断的走亲访友拜年,家里的客人也多,佐佐和悠悠最招人稀罕, 收到了不少压岁钱, 苏雯慧把这些钱用信封包好, 准备年后去银行帮他们开户头存上。
苏雯慧跟婆婆说,“压岁钱和周岁的礼金加起来不少呢,都给他们存着, 等他们长大了用。”
孩子周岁办酒收的礼金原本该是给长辈收着的, 但长辈们没要,宴席结束后把所有的礼金交给了苏雯慧,说是给孩子们, 苏雯慧推脱不过只能收下。
陈美凤道,“那是,咱们家几年了才有了这么一件大事, 平时亲戚间往来走的礼从来没少过。”
亲戚间的人情关系就是你来我往,不过李家在众亲友间日子属上层, 大家自然更乐于交好。
正月初九,李翰东的休假快结束了, 夫妻俩带着孩子和长辈一起回到首都, 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到大院后, 首先带着特产拜访了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人家,少不得寒暄一番,一晃就到了天黑,又到了吃饭的时间。
孙婶很有心,今天提前上岗, 过来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因此他们来的第一天就能忪快的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出于习俗和礼貌,家里也给孙婶包了个开工红包。
她接过红包时惊喜的不得了,擦着手里的水珠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收红包呢,这哪好意思?”
“这叫开门红,有寓意的,祝咱们大家新的一年都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回来后生活渐渐规律起来,李翰东工作,苏雯慧写稿,两位老人帮着带孩子,佐佐和悠悠不再是之前吃吃睡睡的状态,开始学着说话、认字了,做了几十年教师的唐彩芹没有浪费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外孙外孙女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时。
通常是苏雯慧在屋里写稿,孩子们在屋外学习、玩闹。
“跟着姥姥念,1,2,3……”
唐彩芹说一遍,孩子们也跟着说一遍,nai声nai气发音不够标准,有时候能把大人逗乐半天。
“不是我自夸,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聪明,不管学什么,我只教一两遍他们就会,他们才多大啊,只要好好学,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孩子是自家的好,纵有六分才做姥姥的也能夸成十分,但学东西快这一点姥姥可丝毫没有谦虚,因为佐佐和悠悠很快就能磕磕绊绊的背古诗了,要知道他们话还说不利索呢,相当于没学会走路就先学会跑了一样。
三月份,制片人陈梦生打电话找苏雯慧,告知她《大宋奇案》即将拍摄的消息,并询问,“开机仪式你参加吗?”
开机仪式就定在首都郊区的一个简易电影城里,苏雯慧自然是要参加的,其实这几个月,她断断续续接到了不少剧本邀约,但她都以暂时没时间写拒绝了,除了第七本小说的创作外,她还会写一些随记、美文之类的稿子发表,跟各大杂志社、报社结下了不错的情谊,这就是她在首都经营的人脉关系。
“陈哥,你都邀请了我自然要去的,这部作品能拍摄也多亏了你。”
“我就捡一现成,还是你写的好,你那本《大名诉讼师》圈里有人看上了,请我做中间人联系你,既然你来参加开机仪式,那正好咱们见了面再聊。”
开机仪式当天,苏雯慧穿了套职业风的衣服去了现场,陈梦生给她介绍了剧组的主创们,好些人苏雯慧上辈子认识,不是结交过就是经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不过对众人而言,她是新鲜而陌生的。
纵然她在圈子里籍籍无名,但看在陈制片的情面上主创们对她挺客气,合照的时候她站在陈制片身侧,这张合照还上了报纸,合照下方有各人的姓名,苏雯慧对应的身份是“作者南山子女士”几个字,书迷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追了那么久的作者竟然是女人,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这年代咨询传递不像后世那样发达,很多读者无法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纷纷写信到了江城报社和首都出版社,在江城的信苏雯慧看不见,挑了部分首都的信看了,发现大家的看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南山子的推崇,觉得她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很不容易,何况她颜值高,站在名人堆里一点都不逊色,长的好看的人永远都是受瞩目的。
另一类是基于性别的偏见,觉得女人就该像琼瑶、张爱玲、亦舒一样写言情小说,不该涉足武侠和历史类,甚至连“牝鸡司晨”这样的话都在信里飙出来了,可见这部分人是有多看不惯。
苏雯慧看了这些言论不生气,倒是把家里的长辈气的够呛。
“女人怎么了,凭什么女人不能写历史写武侠,这种人就是贬低女性。”
“是啊,看书看的是内容又不是看作者,不知道的时候怎么没那么多意见呢,这些人也够有意思的。”
苏雯慧安慰道,“妈,你们为这种事犯不着生气,咱们不看就清净了,日子照样过,以后这些信我就不拿回来了,专门找个地方放着。”
要说全部都销毁吧,其中一部分是友好的读者写的,她对那些支持她的书迷是非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