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他们潜在的目标群体和可能是现在的目标群体摸了个透,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情调谐音秦调,主打年轻态的精品小馆,地段好,装修清雅,环境优美,吸引小资人群的。
秦家主业做酒店餐饮,到他家这代,已经四代了,主品牌叫秦宫,主打高级酒店的宴会、商务宴请、婚宴,走的高端路线,又衍生了一些子品牌,适合快餐店、精品小饭馆、轻食餐厅,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公司在负责,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秦烨之前一直跟着大哥秦骅,从基层做起,层层升级到经理,秦老爷子秦正何对他很满意,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逐步把子品牌情调交给他去做。
公司不同意,秦骅作为总经理,也不好强推,后来秦烨自己想了个办法,启动资金算是秦烨个人从公司借的,按照正常的银行贷款走利息,规定一个归还的年限,如果能如期还上,那自然更好。不行的话,这个钱分批从秦烨的工资里扣。
现在是要做问卷调查。在大数据年代,在这个数据其实是很好调的,拿钱买就行了。但是秦烨他们坚持用最原始的方式获得数据。一个是真的穷,资金紧张;二是他们觉得还是用这种方式能获取更多的更实际的真实的数据。
第三部分则是走访现有的同类型的餐厅。没有那么多的预算,他们不能每一个餐厅都去吃。就想了一个办法:每个餐厅都进
第二部分是走访各个写字楼。这一部分难度要比在大学里大的多。大学学生都比较闲。有热闹也喜欢往上凑。但是白领都很忙,也不习惯在路边回答陌生人的问题。秦烨他们就想办法,和各个大厦的物业打招呼,利用他们的广场,做一些小游戏分发一些小礼品,顺便让他们做一个问卷,果然就容易了很多。
秦骅倒是觉得可以试试。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很多观念也在更新。很多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有自己的格调,在自己喜欢的餐厅里面吃饭,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这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在这一块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品牌,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小公司小馆子在做,服务一部分人,没有办法形成规模化效应。现在秦烨看到了这一商机,他们就应该尽快落地执行,等别的公司把这一块做出品牌,那秦宫中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
幸亏秦烨这几年在基层,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七拼八凑,终于凑出了最原始的队伍。也不过五六个人而已。
开始肯定是特别艰难的。只是一个理念,要把它化作实际,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幸好大家都是年轻人,也比较贴合这部分人的需求。秦烨也没有什么富家少爷的陋习,什么事情都和大家有商有量,同甘共苦,下面那几个人开始呢,都是在现行的秦宫制度下,不是很得意的人。这个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在秦宫做的特别好,怎么可能去开始一个新的项目呢?就算是他们自己想,他们的领导也不会放人啊。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当然是人才了。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办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秦烨那个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肯定是没有办法租了,只能搬了出来,五六个人挤在一个小的格子间里。储物室改的,空调不太给力。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很有艰苦创业的意思。
这个品牌从一开始就是秦烨提出来的。当时公司内部并不是很认同,因为秦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这一块,贸然就去启动一个新的项目,进去一个全新的赛道,面对全新的人群,没有太多的胜算,风险很大。
这里面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小事件。秦妈妈日常不管公司的运营,听说小儿子自己成立分公司了,特别开心。谁也没告诉兴匆匆的带着花来看小儿子。结果进了小儿子的办公室,发现已经换人了。打听了半天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在哪里办公。一进去秦妈妈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自己家小儿子就和好几个人挤在这么狭窄逼仄的办公室里,感觉腿都伸不开了,这一大捧花简直就是个笑话,根本就没有地儿放。那天秦妈妈找秦老爷子和秦骅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最后直言缺多少钱找她要。最后还是秦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妈妈安抚好。
最开始最麻烦的是人的问题。新的公司预算不多,工作强度却会比较大。毕竟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出业绩。这和秦宫原来的工作模式肯定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又有多少个人愿意放弃眼前的安逸去面对一份未知呢?
他们一开始瞄上了大学校园,找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做调查。做了几个大学之后,得出了初步的数据模块分析。那几天秦烨非常的辛苦。人真的硬生生的瘦了一圈儿。都不敢回家见妈妈,估计秦妈妈看到了又要哭天抹泪儿。
第14章
秦烨到了公司,忙活了一天,积累了三天的公事,杂七杂八也攒了不少,大的事情秦骅帮他处理了,一些涉及具体事物的还得他来定夺。
这毕竟是秦家的公司,营营亏亏都是他们自己家的事,股东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秦家也支持了,至于借钱,不用担心秦烨不还,风险倒是没有,不用担心,那董事就没有别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