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边刚刚回府,放好自行车走进承运殿广场后,便看到了从承运殿台阶上走下来的成德三人。
过了没一会儿,他就来到了承运殿的偏殿,也见到了正在处理奏疏的朱由检。
哨声响起,李定国面前的木牌被放倒,他骑着自行车越过了十字路口,来到了热闹的主干道上。
无他,全因朱元璋的墓在那里,加上两京制度,可以说,不管从政治、礼法、还是经济,北京都不太可能超越南京。
以朱元璋留下的南京城底子,以明代的建筑风格,即便容纳二百万人都十分轻松,若是修建高楼大厦,恐怕五六百万也不在话下。
“让皇店列一份京城,还有各省的物价单在半个月内给我。”
也就是不管怎么说,长三角的经济圈注定要形成,无非就是从一超多强,便成为两超多强罢了。
“今日开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以南京的底蕴,只要大明朝不亡,那任何一个城池想要超越南京都不可能。
也就在他转身准备去商量的时候,西安府长安县的银行门口也出现了三道身影……
例如京城的大兴、宛平两县一百二十六坊就有环卫工六千多人,南京城则是更多,朱由检记得有七千多人。
他隔着老远给这三个朝中大员行了一礼,随后便跑回了自己的院子。
朱由检处理好一份奏疏,放在了旁边的托盘上,李定国听到询问也将今日的所见所闻给说了出来。
当然,一些小的县用不了这么多人,用人比较多的还是如北京城、南京城和扬州城、苏州城、杭州城这种大城。
只是好奇归好奇,眼下倒是有不少事情需要他解决。
想到这里,朱由检都很好奇以后得大明经济会是个什么模样。
天启元年北京不过八十余万人口,南京便已经有一百二十万,到了天启十年,北京人口突破一百三十万,而南京直接冲到了一百八十二万。
当朱辅炬的声音响起,他也随即转头看向了身后的那两道人影。
王承恩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答案,朱由检听后不由颔首。
“这里应该就是银行里,赏银铁卷应该就是在这里兑换。”
朱由检头也不抬的问话,他能听出李定国那小体重的脚步声,而李定国也应了一声,然后看了眼坐在角落处理官场文书的王承恩。
“奴婢领命……”
“嗯!”
随着天下太平,不止是北京城人口增加,占地面积本来就很大的南京城人口增加的更快。
宽阔的主干道上并没有太多车辆行驶,沿街的摊贩也没有把摊位摆出来,因为那宽十丈的人行道就已经足够他们摆摊叫卖了。
“回来了……”
那是他最后送出骨灰的那一家,而当初的那个同袍遗孀,也就是此刻张李氏,正带着自家十二岁的长子站在朱
王承恩笑着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今天殿下的心情正常,不要拘束。
李定国见状,当即走到了朱由检的身旁,为朱由检添茶倒水,看着他处理奏疏。
听着他口中的见闻,朱由检也刚好想起了环卫工的事情,因此不由向王承恩问道:“承恩,眼下国朝环卫工有多少了?”
“听说殿下这次带这小子去了战场,恐怕日后这又是一个出将入相的人物……”
倒是在他们走出王府之后,李定国换了一身常服向承运殿走去。
李定国看着热热闹闹的道路两边,或许是因为经历了战场,他此刻觉得太平才是让人最放松的状态。
周延儒抚着胡须夸奖已经跑远了的李定国,但成德和毕自严都没有接他的话,这让周延儒有些尴尬。
不过这种地位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导致应天与松江府成为一个经济圈。
朱由检向王承恩交代了起来,而他这一举动让王承恩心里一紧。
王承恩应下,随后准备去和曹化淳商量这件事。
南京城能容纳这么多人口,朱由检倒是一点不奇怪,毕竟明南京城本来就是封建王朝城区之最,整个城池的城区面积就达到了二百三十平方公里,容纳一百八十二万并不奇怪。
“回殿下,具体的记不清了,但上个月工部送来的文册里,大致是二十四万人。”
环卫工这种工种,目前之服务于县城,而大明的县城至今不过两千二百余县,也就是每个县只有一百一二十个环卫工。
至于后世的魔都,这一世的松江府,恐怕有南京在身边,它只能作为南京的一个前哨港口城池了。
五六里的路程,他在放松的情况下花费了一刻钟骑回了百王坊,并从侧门推车而入。
当然,如果齐国崛起,并且成为大明最大的贸易伙伴,那么松江府的地位还是会提上去。
他知道,自家殿下恐怕要开始释放金融司的那几千万两黄金白银了。
不过他也看得开,摇了摇头就继续向着王府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