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晓就先对着女知青开口道:“这屋子里都是灰,我们先打水收拾一下再放东西进去吧。 ”
女知青淡淡地嗯了一声算作回答。
张晓晓:还真是高冷,惜字如金啊。
两人拿了院子里应该是打水用的木盆,男知青见到主动给她倆打了水,他住的屋子本就有人,所以不用怎么收拾。
张晓晓就用自己带来的抹布,开始收拾,她一直以为这位同来不怎么说话的女知青会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没想到收拾屋子意外的利索。
两人干家务都不差,屋子也不大东西又少,不一会就收拾好了,又晾了晾,往里面搬各自带来的东西。
屋里的火炕很大,睡六个人都不会挤,两个人就商量着把最热的炕头空出来,然后一人睡一面。
两张桌子也正好一人一张,张晓晓现在就特别庆幸这里原来没有女知青,人少是非就少,能省自己不少麻烦。
把带来的东西放放好,被子铺好。
张晓晓今天坐车时就不舒服,现在忙活了一通,整个人就疲惫地不行,也就没管同来的女知青,自顾躺在了自己的铺位。
一躺下来她就感觉舒服了不少,一边想着自己明天应该去买些啥,听大队长的意思,他们可是只有明天一天假,就在心里列着清单:一个陶瓷脸盆,一个泡脚的木盆,一个暖水瓶,洗漱用具……
宋文晴就没真心好好给她准备,她也懒得大老远的背着过来,公寓里超前的东西不好直接拿出来摆在明面上用,所以缺的东西还不少,让她一下子想齐全还有点难度,只能等到了供销社再看吧。
晚上的时候,三个人在院子里乘凉闲聊,张晓晓才知道,原来同来的两个知青原先也不认识,只是在火车上碰见的,三人还在说着,就看见大门外走过来一个有点胖的一个小伙子,这个年代看见一个胖子可是不容易啊。
张晓晓估计这个人家境应该很好,不然也不能吃成这个样子,没准就是那个钱队长说的知青赵知青。
“欸,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我之前就听说有新的知青要过来,没想到你们今天就到了。”赵知青走进来看见她们几个就主动说道。
“是呀,我们今天下午刚到的,你是赵知青吧?”男知青主动走上前搭话。
“对,我是赵知青,你是听钱大队长说的吧,现在知青院就我自己一个人,现在你们来了,我就有伴儿了,哈哈!”赵知青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本来眼睛就不大现在都快成一条线了。
“这里知青咋这么少的吗?”男知青顺着赵知青的话问道。
“哦,这里好多老知青有的都结婚了,有跟当地的人结婚的,还有跟同来的知青结婚的也搬了出去,还有找了门路回城的,我来的时候本来还有一个女知青在的,前段时间听说是家里找到机会,给她调回城里了。”赵知青很有耐心地解释着。
张晓晓看他很好说话的样子,就问出了自己一直比较好奇的问题:“赵知青,你家是哪 里的啊?我听你说话有点不一样的口音。”
“哦,你说这个啊,我家是广市的,距离这里很远的,我一开始来的时候说话口音更重,现在已经被村里人口音影响了不少,嘿嘿!”赵知青笑着回道。
“这样啊,我说的呢。”张晓晓听他说话,就想起了大学隔壁宿舍一个南宁姑娘。
赵知青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下自己脑袋,说道:“你们的口粮村里还没给吧,今天晚上就先跟我一起吃点吧,一会我去做。”
他手劲大,拍的那一下特别响,张晓晓看着都疼,听见他的话赶紧说道:“不用了,我带来的吃食车上没吃,等会就要都吃光,这个天气也放不住,谢谢你了。”
一边的女知青和男知青也表示自已有带的干粮点心,让赵知青只管自己就好。
这个年代粮食都是金贵物,大家都不会轻易吃别人的饭。
——
第二天,赵知青一大早就去上工了,张晓晓三人起来他早就走了,跟男知青她们商量了就一起去县里,打算去县里吃个早饭,顺便买自己要用的一些东西。
三人走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才到了镇上,其实村里有牛车去县里,但是他们出来晚了牛车都走了,只能走着,昨天坐拖拉机感觉没多久就到了,今天靠自己的两条腿才知道说是距离县里最近,也要走好一段路。
三人早就又累又饿,就连一向淡淡的女知青,都有点狼狈,大家就直奔国营饭店去了,一人点了一份鸡蛋面吃了,才感觉活了过来。
歇了一会儿,一起出了门,就去买各自需要的东西,说好在之前打听到的村里牛车停靠点集合就分开了。
张晓晓想起来答应便宜爹到了要告诉他一声的,就跟人打听了邮局的位置,到邮局买了邮票信纸,借了纸笔写好后贴上邮票,交给工作人员没问题后,就出了邮局向着供销社走去。
县里的供销社很好找,就在县里在中心点上,刚刚过来的时候她就看见了。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