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宁等人现在身上穿的衣服虽然不是什么格外昂贵的面料, 但也比最便宜的粗布要好,当真磨破了,一天的工钱都不够买这一身衣服的呢, 所以, 本着实用原则,众人也就抛却了心里的那点儿讲究, 去领了衣服换上, 这才返回来, 周长宁自然也不会做那个例外的人。
王七领着他们到了码头上岸边的位置,只见岸边停着一艘艘船只,上面累着大大小小的货物,有用麻袋装的,有用木箱子装的,不住地有人把货物搬卸下来,递给岸边的人,摞在一起后,再由其他人从岸边搬到马车上去,从而形成一道道类似于流水线式的链条,当然,这种马车是少了敞篷的,只是那种最简陋的用以载货的马车罢了。
心里或是觉着众人的身板儿都还可以,王七便把从岸边搬到马车上这一道负责“运输”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当然,也并不只有他们,谁让从船上卸下货物和接住货物都是最简单且不费什么力气的活计呢?这样一来,和周长宁他们任务相同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正如方管事所说,他这里都是按件计薪,如此一来,只要心里稍微有些盘算的人,都能够算得清这笔账,一天上工的时间也就那么长,但是只要自己速度快一些,多扛两次,这不就比旁人多赚两趟的铜板吗?因此,在周长宁等人的视线范围内,能够看到,这里每一个在搬卸货物的人都是步履匆匆的,没有一个人会把时间浪费在“闲聊”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尽管他们的额头上已然大汗淋漓。
也因着这种氛围的影响,周长宁等人也都加入到了搬运货物的队伍当中,话说回来,周长宁的力气有多大连他自己也没有专门去测试过,但是当那人把两个麻袋放到他肩上,还投过来一眼名为“担心”的目光后,周长宁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
码头上是不管饭的,中午休息的时候,几人便掏了钱从周边的小摊子上买了些吃食,随意对付一下,休息时间也是没有固定时长的,所以,在稍微歇了一会儿之后,众人便又投入到搬货的队伍中去了。
机械式的劳动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周长宁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活计,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这个世界,今天的经历对他来说都是头一遭,哪怕像这样纯靠力气的活儿对他来说并不费事,但是来回在这一小段路上往返着,也足以称得上“无趣”了。
如是想着,周长宁又看了看腰间插着的木牌,估摸着和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所能扛的货物量大致相等,便想坐到一旁去休息一番,就算他还不是很累,但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刚来第一天就这么“出挑”,可不是什么好事,然而,在他刚刚抬脚移步到一旁同样有人歇息的闲置地带之时,却看到远处的江面上有一艘大船领头,后面还跟着许多船只,正向码头驶来。
随着距离的缩近,江面上若隐若现的雾气再也不能遮挡住大船的全貌了,周长宁这才将这只特别的“商队”模样看清楚了,大船明显比旁的船只修建得要更加宏伟华丽许多,桅杆上迎着风还飘扬起了一面蓝底的旗帜,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金色的“云”字,周长宁也就大概明白这是哪一家了。
先前就曾说过,原身周长宁在镇上的私塾读书,师从何秀才,何秀才本人虽然经历三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有再进一步的愿望了,就像是中国式的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交给下一代一样,何秀才自己科考无望了,儿子又是个读不进去书的,便将满腔心血都投入到了私塾的学生身上,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地教导,以期将来这些学生里面能够有人走上仕途,这样,他作为启蒙恩师,不也能跟着沾点儿名吗?
文人,在解决了温饱需求以后,自然是要追求更进一步的高深境界了,名垂青史那属实是做梦了,教出一个得意弟子来也同样能为自己扬名啊。
只不过,青石镇本就是小地方,舍得送自家孩子去读书的人就只占了少数,在这些孩子当中,能够有那个天分和毅力读下去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下,可不就让周长宁给凸显出来了吗?
自从第一次下场就过了县试以后,何秀才对自己的这个学生便更是满意了,不由得也想为他打算得更长远些。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古代的弟子可不就相当于“半子”吗?于是,自掏腰包从书肆里买了能买到的邸报,美其名曰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学问有所长进”,实际上邸报就放在私塾中,除去本身学问就不扎实的,有这份Jing力再去钻研邸报上的信息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除此以外,还专程写信给自己当年还算熟悉的几位同年,从他们那里要来了各地府试院试的题目、历届院试中前十名考生的优秀答卷摘录、一些小镇子上的书肆不会采购的邸报、院试主考官的早年文章合集等等,可以说,为了这个弟子,何秀才当真是煞费苦心了。
可惜的是,周长宁虽然以靠前的名次过了府试,却偏偏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去考院试,因此,当初周长宁之所以心情那般低落,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身子不争气,又得在院试这一关上慢人一步,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