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卿没有读过宫以麟先生的著作,从到明庄后通过宫先生的自我讲述,晓得他的主要教育理念,是从本国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出发,发展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社会的生活化教育。在明庄观摩的过程,珍卿觉得“工读试验教学”很新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让她想起海宁苏大姐办的扫盲夜校。
作者有话说:
请审核人员听我说,圈出来的敏感内容是与配角有关的内容,这个配角算不上正面角色,他的言语行动都是用来烘托背景、提示情节。很多看似敏感的词句,在读者来说都是中性的,一直坚持追到这里的读者,对这个角色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不会因此被误导什么,而且敏感词语我都改了,请审核人员仔细看一遍,别再卡了……………………感谢在2022-02-24 20:18:27~2022-02-25 17:03: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ye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ye的小天使:23155266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教学教材那些事
珍卿和三哥去观摩宫以麟先生的“工读试验教学”, 发现他们的教学试验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
如他们报童工读课的内容,就与日常的生活情景相通,会把算术和记账结合在一起学习, 图画与地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些对报童都是实用之学……
再比如他们的国语教学方式, 基本不按某类规定教材教授, 上课也要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村童们有时竟在地垄边课, 时常是指着眼前之物教字, 再以眼前之物发散联想教学。当然, 这种教学过程看似是即兴的,其实观摩下来却觉杂而不乱,□□在课下想来也做过准备。
生活化教学听起来有点儿戏, 真正实施起来却很不容易。它需要把不同学科结合起来教学——有点像是后世的综合课。比如他们正在上国语课,□□却会穿插讲解卫生、历史知识。等文化课上到差不多,□□又开始上起劳作课。
“天下的劳动分为三种, 一种是身体在劳动, 一种是心在劳动, 一种是心体皆在劳动。而只会用身体劳动的人最可怜!
“就譬如一个农人种地,今年节气来得晚些, 或者雨下得少些, 一个只会用身体劳动的农人,还照着去年的样子耕种、浇水。好嘛, 粮种撒下去就是不出芽, 好不容易出芽, 芽苗却又黄又瘦……这个只会用身体劳动的人, 就只能昂着脖子咒骂老天爷, 骂它该暖和的时候不暖和, 该落雨的时候不落雨,偏偏要跟他作对坑害他。他只能想着自己这么勤苦,老天爷为甚还要坑害他!他不会用自己的心劳动,想一想顺着老天爷的变化,想方设法让庄稼长得好……
“再比如说,一块田地肥力不够啦,只会用身体劳动的人,就憨憨地不停开荒。该跟村里的三瓜仔学学嘛。那江平市镇里的人多屎多尿,大街上到处是便溺,把市镇里头熏得臭烘烘,三瓜仔就去市镇收夜香回来,浇在地头不就肥地了嘛……
“所以先生要告诉你们知晓,真正的有意义的劳动,就是身心合作的劳动嘛,身心结合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当下中国的底层民众,确实不少麻木不仁的劳动机器,不会进行身心合作的劳动。这也不能完全责怪他们,没机会受教育是一方面;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也让普通民众没法理性思考,混一日多一日的寿数罢了。
劳动课不单是老师一直讲,后面就叫学生讲生活中的难题,由学生们开动脑筋出主意。这种教学表面看是为集思广益,实际是为了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刚上观摩的还是低年级的劳作课,高年级的劳作课就更加有内容。先生们引导孩子改进工作方法,改进生产工具,甚至还讲授半自动抽水机的制作。珍卿和三哥是叹为观止。
他们观摩完村童工学团,又到镇上观摩流浪儿工学团,正在镇上的宫以麟先生热情地亲自介绍,说他对这些“工读生”的教育,目的是增加他们的知识技能,最终是用到生活实践中。
比如他的流浪儿工学团,他按节气风俗,请手艺人教他们小手艺,学会了小手艺平常就能做零工。比如今年的端午节,宫先生见街上卖粽叶编的小玩具,他便将那巧手娘子请来,教孩子们用粽叶编小玩意儿。孩子们在趣味的教学中获得技能。还有的孩子掌握编织原理后,能创造性地发明新式编法。
珍卿和三哥一路观摩下来,从宫先生各种“工学团”学生身上,感受到一般贫困儿童身上没有的东西。怎么来形容这种感受呢,能够得到救济的灾民和难民,也能时常添饱肚子,但他们的状态就是得过且过,对于生活不觉得有什么希望。而这些工学团的学生们,比那些安于消极满足的人,眼睛里多了一点神采,脸庞上多了一点希望。
肯对求学无门的贫家子这么用心,这种用心还谈不上有什么经济收益。有些中国人的人性几乎接近于神性,可以产生蓬勃的伟大力量。只要中国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