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冬青双脚站在局内,眼光却在局外,俯视着目前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利用前世的经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商机。
有趣的是,如今有人握着一手好牌却不自知,有人把垃圾股奉若珍宝,比如轻易将苹果、亚马逊股票卖给他的那些人,未来多半会后悔到想用脑袋撞墙。
不对,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始后悔,因为它们最近在市场上的表现很不错。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帮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的人,多半会在懊悔跟痛苦中度过,被别人们一次次问起将下金蛋的母鸡杀掉,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叶冬青知道,随着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但仅仅只有他知道而已,哪怕未来通过这些股票赚到钱,人们也只会夸赞他运气好、眼光好,而不会去思考他是不是作弊了之类。
杰夫·贝索斯先生此刻就坐在他对面,叶冬青近距离看着这位“未来的世界首富先生”,表情自信而又轻松,他很清楚,阿里巴巴有价格优势,腾讯即将创办的新公司则有用户基础,ebay在华夏没有成功,亚马逊去了多半也是死。
这当中固然有一点点希望党同伐异,不愿意自己投资的几家公司互相厮杀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不希望贝索斯先生将Jing力用错地方,白白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要知道叶冬青就是目前的亚马逊第三大股东,没道理坑自己的公司。
他脑袋里装着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就像贝索斯先生不知道亚马逊未来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只有他知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目前的成功似乎来得太过于容易了,解决资金问题之后剩下的就一帆风顺,期间少了点成就感。
这时候忽然想知道,如果将阿里巴巴的模式推向其他国家,能不能取得成功,例如在印度、巴西等等人口同样较多的国家,此类的未知感对叶冬青很有吸引力,他想在成功的同时也证明自己,而不是躺在功劳薄上,等着日后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太无趣。
不管别人怎么吹捧夸赞,叶冬青心里总会有个声音提醒他说,自己的成功并不光明磊落。
物质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后,他逐渐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可能自己都还没有发现,但确实有了些变化。
还记得2002年那会儿,叶冬青脑袋里装的可都是金钱,一门心思想着发财,哪会想为人生增加些难度,进而获得Jing神上的满足感?
层次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如果现在有人让他捐出全部财富,他或许会点头同意,然后把这些财富转移到某家家族慈善信托名下,对他的生活完全没影响,只不过由原先的以公司名义支付账单,变成通过基金会支付账单,都是他的钱,迟早会“捐赠”出去,很美国富豪的做法,既能避税,又能借此实现财富的转移,不然理查德·洛克菲勒那家伙,每年哪还能得到一大笔零花钱。
距离约翰·d·洛克菲勒过世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他留下的这套方法被无数人借鉴,这就是富人眼中慈善信托的魅力——实现低成本的财富转移,让绝大多数后代都富足地生活。
杰夫·贝索斯先生陷入苦恼状态,他不确定叶冬青是不是在诈唬,进军华夏的计划已经在董事会进行讨论,预计前期投资规模超过七千万美金,包括物流渠道和中转仓库的建设等等。
先前觉得很稳妥,但面前这位小华裔,这时候太有信心了,以至于让贝索斯在心里泛起了嘀咕,小声问道:“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收到了什么风声,难道会撕毁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这倒不是,协议对他们更有利,好不容易才谈成,怎么可能说退出就退出。
我只是觉得亚马逊在华夏并没有任何优势,淘宝网没有仓储管理成本,私人网络商店老板们自发打广告做宣传,没了中间环节之后价格非常便宜,肯定比我们都产品便宜,什么东西都贵,怎么竞争?”
叶冬青告诉说:“听我的没错,别打算跟它们竞争了,我的腾讯公司到时候会采取类似亚马逊发展模式,而且还拥有两亿多用户,其中部份会被直接转化为新程序用户,就比亚马逊高出一大截,至少我看不出任何成功的可能,现在还是去欧洲、澳洲等空白市场发展比较好。
不过如果你坚持,我会给你一些建议,但别指望竞争时候我会手下留情,你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不管你进行了怎样的调查,肯定没有华夏商人了解他们的市场,也许你会发现在美国很实用的措施,到了华夏根本行不通,最后多半会被我收购兼并掉。”
“兼并?你也太小看亚马逊的实力了,我会做好更详细的调查,但别指望我就这样放弃一个潜在用户高达三亿人的市场,我有信心在那边发展起来,复制在曰本市场上的成功。”
看来贝索斯先生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叶冬青的建议,里面存在一些利益牵扯,他会觉得叶冬青的态度不中肯也正常。
抛开老人、孩子、贫困人口、不感兴趣的用户,差不多是三亿人没错,这么大一块蛋糕,怎么可能因为叶冬青说几句,就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