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不该隐瞒我,幸而只是隐瞒而非直接撒谎,否则你就跪祖宗牌位去。”秦氏不禁长叹,“长家祖训‘不妄言’,跪着把这三个字写在地上,这次罚轻点,写上一刻时,但是这几日老老实实呆着家里,有事出去得我同意。”
长流水只能一一答应。
长家在施行家法,林家气氛和谐,林大叔倚老卖老各种逗弄白鑫,逼得白鑫恨不能把饭菜全部带回去叫他没得吃。
而白家,等郑氏几人回来后,便要做芭乐糕。土豆米炒熟用石碾碾碎加入糖做馅料;地瓜蒸熟压成泥,加一点糯米粉和成面,捏出一小圆团包上做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掌稍微压扁,再拿芭乐叶子盖住,放入蒸笼蒸。村里老一辈的长者都会做,每到八月节都要吃这个。
白鑫先与郑氏到家,把带回的好料给了宝丽等人。之后便有幸见识到芭乐糕是怎么做的,宝书扒住他脑袋跟他咬耳朵:“糕糕好吃!”
但,宝书显然还不到能很好控制住声响的年纪,一家人全听到了,很久没回家的宝贵哼了句:“爱吃鬼!”宝书瞪大眼睛表示他非常生气。
村里大部分人都穷,穷人家的孩子就格外期待逢年过节,只因每到节日,皆要做些特色的吃食祭拜祖先神明。今年白家有意外的大收获,故此,今年的芭乐糕做得多、糯米粉和糖放得多,蒸熟后每人都能提前吃一个而不用担心不够晚上拜月时做祭品。白鑫咬了一口就喜欢上了,唯一缺点是里面包的土豆米碾得不够碎,容易塞牙缝。
不过到了晚上的团圆饭,白鑫即没多少胃口了,一看宝丽几个的表情便知道是同自己一样的心情,宝花撅着嘴但不敢作声。只听喝粥的声音不断响起以便于压住口水。今日这粥还真的是粥,往日只有地瓜干条煮汤,今日在汤里面放了白米,味道可真香。
两张饭桌正中间均摆了一盘海鲜。一听是海鲜,白鑫还想着郑氏今日挺大方啊。等菜端上来,只觉得瞧一眼就整个人都像泡入盐水中咸死了,口水不断分泌,一点夹菜的念想也没有。这道菜叫咸泥螺,关键正是咸,越咸越好,放很多盐,所以能保存一段时间。穷人家吃不起荤腥,便买一些咸泥螺,能吃很久。
由此,从海边的渔村传来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阿姆家里实在穷,买了半斤咸泥螺回来拿绳子吊在饭桌上方,阿姆对两个孩子说:“看一眼吃一口饭,知道?”结果大儿多看了一眼,小儿立马向阿姆告状:“阿姆,阿兄多看了一眼!”阿姆劝小儿说:“没事,咸死他。”
后来知道这个故事的白鑫不得不服气了。
饭后的拜月不繁杂,搬一张饭桌摆到院子里,上面摆一个小小的香炉、炉中插上三根香,以及一碗芭乐糕、一碗地瓜粥、一碗土豆米;白家老少排得整整齐齐,拜三拜,便完事了。
完全出乎白鑫的预料嘛,竟然准备睡觉去了!唉……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说一下,某是农村的,以前也种过地,所以文中很多东西都是原生态再进行改编的。
芭乐糕的土话不知道怎么翻译成普通话,就这样吧,某只吃过一次就记住十几年,现在会做这个的很少很少,好多传统美食传统手艺没能传承下来,好可惜。o(︶︿︶)o 唉
第17章 第 17 章
八月节一过,天气转凉,即便偶尔有所回转,但每次下雨之后必定比前一次下雨更冷。
白鑫在林家养鸡养鸭——在他的“提议”下,林大叔还抓来一群野鸭子同野鸡混合——攒下来不少蛋蛋,拿到集市卖了不少钱。因他不时会带点好料给白家二房的几个孩子,江氏便帮着他遮掩,不叫郑氏傅氏发现以免增添麻烦;白鑫存放在她那里的家当也给藏得好好的。
然而白老爷子不知从何看出白鑫在林寻那混得开,林寻会打猎这件事已经被村里人知晓了——村子小消息传得快,林寻多次从山上提溜各种猎物回来被人瞧见,一问一说,可不全都知道了。老头不声不响地给他备了一些用具包括锄头镰刀柴刀之类的。白鑫这才想起曾经在灶下帮忙烧火时烧过一根长得像弓的木柴,可以想象老头默默地试着做出弓箭,结果失败了把废料仍去烧火;他不大管事说话,可心明如镜什么都瞧在眼里。白鑫感动之余很怀疑老爷子是不是闷sao。
九月二十九,白家出了件大事:大房白宝元的郎君万春晖孕子七个月要生了。
即将出世的是白家长重孙,郑氏为此亲力亲为鞍前马后,指挥一杆小辈准备热水布巾剪子,又催人去梅家看看有蜂蜜没有、给万春晖备好几样吃食。郑氏最后吩咐老爷子将育婴草拿出来泡汤随时等着用,她自己便进去为万春晖接生。
白鑫实在好奇良子是怎么生的,不过这种事哪里能告诉他,他的任务是当保姆照顾宝书。站住外面不时能听见万春晖压抑不住的大叫声,大人们来去冲冲神色紧张肃穆。宝书似乎有些被吓着了,白鑫便抱着他去瞧瞧老爷子干什么,瞧瞧育婴草是什么。
老爷子在他和郑氏的房间翻出一个香樟木制圆桶,内深外厚,底部有四个脚支撑。桶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