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晚上,父亲和母亲第一次在梁涛面前发生了争执。
“不要再买玩具了。”母亲对父亲这么说着。
父亲觉得梁涛年纪还小,应该享受到充分的童年,每天只能看着图画书,家里一个玩具都没有实在是太可怜了。于是在梁涛的渴求的目光中拒绝了母亲的提议。
母亲认为父亲的行为扰乱了她的计划,破坏了她那么多年的心血。二人一句话赶着另一句话,双方火气越说越大,谁都不肯退步,最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母亲是个性格很刚强的人,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冷硬的心。就在梁涛得到玩具后的第三天,母亲在梁涛试图去伸手拿玩具的时候,当着梁涛的面将小火车砸了个粉碎。
“要玩具,就不要妈妈。”
梁涛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母亲却第一次没有过来及时哄他。
当天晚上,父亲回家,梁涛红着鼻子扑向爸爸,和他说妈妈砸坏了他的玩具。父亲很生气,与母亲又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比起昨天□□味更加浓了三分。
梁涛被两个大人的言语和表情吓到了。他止住了哭声,瑟瑟发抖地坐在地上,不知所措看着两个大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父亲又买了个新的玩具给梁涛。梁涛很高兴,可是自那开始,母亲一看到梁涛手里捏着玩具,就不会再靠近他了。像是在无声惩罚着梁涛的不听话。梁涛拿着玩具很开心,可看到母亲不再搭理自己,情绪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chao。
于是晚上父亲下班回家,梁涛将玩具放到父亲面前,说“我不要玩具了”。
父亲很诧异,也很生气。他问妻子对梁涛做了什么,妻子却只是冷笑,摸了摸梁涛的脸,说“这才是我的儿子”。
梁涛站在父母面前,努力对母亲挤出了一个笑脸。只是那笑容比哭泣还要让人揪心,父亲看到后很愤怒,说母亲的行为会让梁涛失去童年,学习再好有什么用,能把这个一去不回的时光弥补过来吗。母亲恍若未闻的没有理睬。
父亲说,开心快乐的儿子比什么都重要。他不需要一个天才,他只需要自己的宝贝可以快乐成长。就是因为这个,他才会那么努力的赚钱养家,只为让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更好更开心一点。
可惜现实是不能事事如人所愿的,是人总会有观念不和的地方,即便是夫妻也一样。
自小和母亲一块生活,已经习惯了那种没有娱乐,只有书本的枯燥生活的梁涛,在双方大人的争执中选择了母亲。崭新的玩具被摆在柜子上,梁涛在母亲的注视中克制着自己一下都不敢触碰。他又开始了和母亲一起学习,认真听讲的生活。
时间缓慢流淌而过,柜子上的玩具不知不觉积累上了一层灰尘,与此同时,积累上灰尘的还有父亲的那颗爱家的心。
下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梁涛每天和父亲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原本十分温暖的家中,亲情的温度逐渐变得冰冷。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交流几乎看不见了。
梁涛以为自己认真读书的场景可以取乐到两个大人,可结果却是父亲那张带笑的表情,在他“妈妈今天又教了我好多东西”的话语中变得越来越疲惫。
直到梁涛六岁那年,他发现自己眼睛看东西变得有些模糊。告诉父母之后,父亲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和父亲说,“孩子近视了,要去配一副眼睛才行”。
因为这简单的一句话,这个岌岌可危,勉强维持着虚伪和平的家庭,终于彻底崩溃了。
回家后的父亲动手打了母亲,母亲揭斯底里的吼叫声让梁涛哭喊了出来。他冲过去拦住父亲,说父亲是坏蛋,指责他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妈妈,不断用手和脚去敲打父亲。明明是没有多少力道的攻击,却好像千万斤的重锤般,将父亲的心敲打得支离破碎。
接着又过了半年,梁涛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到父亲了。母亲告诉他,她和父亲离婚了,从今以后,只有梁涛和妈妈住在一起。她让梁涛放心,说即便父亲不在了,他也会按时提供母子二人的生活费,因为“法院是这么判的,他不敢不交钱”。
梁涛听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怯弱地伸出手,拉着母亲的衣角,表情惶恐。
然后,母子二人搬了家。母亲觉得那些生活费没办法照顾好梁涛,于是找了个疗养院的工作。因为学历高且专业对口,所以刚一进去便受到了疗养院院长的欢迎。
梁涛和母亲一起住进了疗养院的职工楼。虽然因为母亲要上班的原因,每天与母亲见面的时间少了,但他还有自己的书本。
只要认真学习,晚上母亲就会摸着他的头说他“真棒”。梁涛觉得这样的日子也很开心。
上小学后,梁涛一直都保持着年级第一的位置。直到十岁那年,他认识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梁涛放学后就不再直接回家,而是开始和同学一起绕远路去公园玩耍。
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逐渐变晚,甚至开始因为时间太短来不及写作业,只能在母亲的注视下按时爬上床睡觉,不敢说出“自己作业还没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