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扬州逃来的人已经有数百人,但没有一人能如他这样把什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好像对临国的一切都相当清楚。
陆游本身对这个年轻的书生没有敌意,他不放心的,是临国道德沦丧、礼节败坏的风气侵蚀了这年轻人——毕竟才二十岁,正是心智不坚定的时候。
每日多读多抄写些圣贤之书,总归是有好处的。
辛弃疾本身不是临安人,在皇帝的授意下住进了陆游的宅邸里,开始日常写些忠君忠国的文章,再接受来自不同官员的问询和建议。
他接受这一切,也配合的毫无怨言。
陆游看在眼里,只吩咐下人给他的房里多放些蜡烛,随意他彻夜读书作文。
但他并不明白,这后生怎么每次接过蜡烛的时候,都会凝视很久。
仿佛在透过那蜡烛,在遥遥望着什么别的东西。
——
孔知遥今天下班的非常早。
官方已经放出了消息,说是今年在六月或者七月前后将开放CAT考试,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能拥有参政院的正式身份。
他现在依旧是实习生,但相比从前已经老实了不少。
以至于家里爸妈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厉部长把这熊孩子给削了一层皮,还是怎么着给教训了一通。
其实还真不全是。
沉重繁琐的工作、大量而紧急的信息交接,以及投身于成年人的世界,可以让一个孩子迅速的成长起来。
他依旧对这个世界有种种的不解与厌恶,但起码在办公室里已经能迅速响应工作要求,做好自己的事了。
扬州城如今到处都修缮一新,就连老城民都想去灯火明亮的新城区里住。
——然而那里的房子都是公用的,还没有修建商品房。
政府区的住房自然是根据编制分配的,而实习生们都在一起住公寓,条件也还算不错。
由于在扬州城里呆的时间颇久,如今孔知遥的书包里都会带着几贯钱。
扬州人口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就转换货币,想要买小吃和各种小玩意,还是只能用那模样奇怪的铜币。
但是不得不说,这里的种种食物风味都相当不错。
随着临粮公司的推广,辣椒之类的新调料也流入扬州百姓的家中,越来越多的新式菜被创造了出来。
他虽然有心去尝试一二,但CAT的参考书还有一堆没看完,眼下下了班也只能找个小面馆随便对付一下——反正比食堂里的那些老菜式新鲜。
孔知遥一只手玩着手机,一只手心不在焉地在往嘴巴里塞面,冷不丁肩膀被拍了一下。
“啊——”他吓得差点呛到,猛地回头过去:“谁啊?!”
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想问你点事情。”
那陌生男人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穿着古代人的那种衣服,神态温和老实。
奇异的是,他的右眼角长了好几颗痣,看起来怪怪的。
“你是——”孔知遥打量着他的穿着,放下筷子和手机问道:“想问路?”
现在进入扬州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组成也复杂了起来。
老派扬州人守着旧城区的一亩三分地,半自愿地适应着政策和新规。
新派扬州人被广场四角的讲座和种种新奇之事吸引,偏主动地适应着日新月异的生活。
江银人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此处,也开始感受和适应古代生活。
而务工者作为新入城的第四方,处境是有些尴尬——毕竟既不是本地人,又什么都不懂。
但人们总归是善良和互相帮助的,整体上排外情绪并不明显。
“这位小兄弟,”朱熹见他对自己没有敌意,开口询问道:“可否跟你问问这有关扬州城的事情?”
“啊?”孔知遥笑了起来,指了指旁边的长凳:“坐吧,你想知道些什么?”
他作为参政院的实习生,平时没少帮这些城民指引方向。
想务工的,想读书的,想离婚的,想跳河的——
有些扬州人完全把临国人当神仙,遇到事看见短头发的男人就冲过去求帮忙。
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
原来,这是个从福建过来的东南人,难怪口音听起来怪怪的。
他在十年前去京中考试得了中等的名次,被安排到泉州担任同安县的主簿。
在任满之后,这男人回归同安,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开始教书和立著。
他最想知道的,便是真知,也就是这万物的真理。
——然而真理这种东西又不是白菜,想买就能买,自然是搞不到的。
朱熹原本专心立著追求真知,想着格物悟道探究真谛,没想到外乡人传来消息,说是亲眼在扬州看到了真龙!
看到的,是真正的龙!
伴随着水雾连天,会摇头摆尾,而且还能浇灭烈火的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