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九爷当官
皇上笑道:“成亲了,可就是大人了,感觉怎么样?”
李允堂陪笑道:“挺好挺好,臣弟母妃也可高兴了。”
“嗯,静太妃盼着你成亲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皇上手里下着白子,十分感慨,“先帝素来最疼你,可惜去的早,若是见你成亲了,定也是欢喜的。”
“是啊。”说到这个,李允堂也有些想他那个先帝老爹,“父皇走得时候,臣弟还小,倒是后来一直是皇兄照顾着长大的。那些年,真给皇兄添了不少乱。”
“你能有这番想法,可见是成熟了。”皇上对他的这些话十分满意,摸了摸胡子又说:“都道是‘成家立业’,现在家已经成了,还差个立业。若是先帝见到你有一天能为我李氏王朝效力,该多么欣慰。”
李允堂不吱声,怎么说到这个话题了?再说皇兄不会随便夸人的,这么把人往上捧着,倒让人十分心虚。
“这些年虽然还说得上是风调雨顺的,瞧着各地好些年都没有洪涝灾害,干旱也少……但是*可不少啊。”皇上叹气道,“你在漠北也知道,北面有戎族虎视眈眈;西南那里目前还算太平,但百年藩王更替,如今实力不可小觑,朕这里的防备一刻不敢松散;东南沿海又时不时有倭寇从海上过来打劫,朕还想着要建立一只海上战队。军备和物资供应一直紧张。眼下已经入秋了,很快就是冬日,你在漠北时也与朕写过信说过漠北将士冬日御寒衣物不够,这些都让朕寝食难安啊!”
李允堂的母妃段氏的父亲、也就是李允堂的外公段敬,便就是皇上说的西南三个藩王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支川藏部落的王,百年前段家祖先就被被封了川藏王,一直沿袭至今。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太后跟皇上对他好,或许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皇上说这些话虽然有着别的目的,但所说的事情倒真是他的心病,说着说着也不免带上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愁苦。
李允堂跟着叹气,心道:皇上也不好当啊!
皇上见他有所动容,话题立即一转,语重心长道:“朕现在就你这么一个可以信任的兄弟了,想着你能帮帮朕就好了。”
“我?”李允堂一愣,“我能帮什么忙?”转念一想,“皇上可是要臣弟再回漠北?也好,臣弟愿为皇上镇守西峪关!”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皇上听了还真是挺感动的。西峪关环境艰苦不说,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脑袋就要搬家!
皇上拍了拍李允堂的肩膀,道:“好兄弟!不过朕不是要你去边关,这几年仗打下来,虽然我方损失不少,但戎族损耗也很厉害,上回你杀了他们的大王子,他们少不得要消停上一段时间。”皇上把棋子捏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说:“朕是想给你封个官。”
李允堂大骇,“皇兄,这可使不得啊!”他见皇上脸色一变,赶忙解释道,“皇兄知道我从小不学无术,封个亲王混着还行,真让我当官只怕会误了社稷!”
他见皇上板着脸不说话,急得也顾不得自称“臣”了,“小时候我跟太子一块儿读书,季学士就没少训我,皇兄您也没少让我在祖宗牌位前跪着,我胡闹了那么多年,顶多也就是个秀才的水准,让我治国安邦只恐误了社稷!”李允堂的脸皱成了一团,自己还没开口说去封地呢,皇上就说要自己当官,当官了就去不了封地了!成天呆在京城里,可不要命么!那还真不如回西峪关呢!
对于李允堂自谦学识不高这事,皇上深深地有同感,不由道:“你这么说也是没错的,我瞧着你就连写几个字也……”话到此处觉得不妥,硬是掰回来,“还算端正。”
李允堂厚着脸皮道:“谢皇兄夸奖。”
皇上噎了一下,要不是还要说下文,只差把手里的棋子给他丢脑袋上去了!这家伙真是能顺杆爬,这是在夸他吗?!
皇上清了清嗓子,道:“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并非所有位子都需要治国安邦之才的。”
李允堂跪了下去,低下头道:“臣惶恐!”
皇上笑眯眯把手里的棋子丢进了竹碗里,和蔼地说:“要说你读书确实不用功,但是人都有长处的嘛,切莫惶恐。不如,就先给你安排个你一定能胜任的位置吧。”
李允堂弱弱地问:“什么位置?”
皇上摸了摸胡子说:“上回听顺天府尹蒲大人说,右扶风有个缺儿,你待会去顺天府报个到,让他给你安排安排。”
顺天府就相当于是京城的衙门,顺天府尹蒲大人则是这京城的青天大老爷。然,说起来好听,青天大老爷啊,可事实上顺天府尹才不过正四品的官儿,京城是什么地方?随便从楼上丢个馒头下来都有可能砸到路过的亲王贵胄啊!正四品都够不上每日早朝面圣的!
天子脚下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治理起来实属不易,一不小心得罪了人,随随便便压下来都让人吃不了兜着走。
顺天府尹下有两个副职,一个是左内史,一个是右扶风。所谓扶风,就是扶助风化,专管京城那些有损风化的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