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介意的话,用我的吧。”
沈南看上去高兴了点:“好啊。”然后就自然地接过筷子,用起刚才阮航吃过的筷子捞水煮鱼片吃。
等沈南放下筷子,这顿全鱼宴才真的结束了。
两人刚出餐厅,阮航就发现刚才载他们的司机不见了,连带着车也不见了,停在原有停车位的变成另一俩豪车,后车尾极长,特别像电视上富豪专用装逼神器林肯加长。
只见副驾上走下来一位老人,虽然一副外国人的模样,白发碧眼,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是标准的普通话:“二少,大少在车里等你。”对沈南说完这话后又向阮航微微欠身,“二少的朋友也请吧,大少说想见你一面。”
沈南对老人点了点头,跟在老人身后走向豪车,阮航也人生地不熟的,见沈南走了也跟了上去。
老人将车门打开,向两位做邀请状,沈南大步走进车内,阮航向老人道谢:“谢谢您。”在老人微笑示意后,阮航才走进车内。
车里果然和电视里演得一样,真皮沙发,自带冰箱,名酒格列,当然还有一位西装革履,看着就让人打从心底里发寒的霸道总裁。
沈南坐在了霸道总裁的旁边,向他打招呼:“哥,我来了。”
第23章 沈齐
阮航坐在门边,大气也不敢出,身边的沈南也是一声不吭,在进车对坐在车内的人喊了句“哥”以后就没有再说话了,而沈齐除了对沈南做出“嗯”的回应后,也是一直沉默。
身体僵硬,只有眼珠子敢转动的阮航,瞄到身旁两个冰雕一样的人,也只能由衷感慨道,不亏是两兄弟。
凡是对沈南有过了解的人,没有一个会不知道他背后的沈氏集团,而沈氏集团最出名的人却不止沈南,还有沈齐。
沈齐的商路历程,可谓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作为日用品起家的沈氏集团,不过几年功夫,就被沈氏夫妇,也就是沈齐和沈南的父母,就把牌子做到了国民品牌,那时候全中国用的都是沈家的毛巾肥皂被套,就连出口商品都做到了远销国外。
但就在沈南六岁,沈齐十二岁的时候,沈氏夫妇遭遇了车祸,不幸双双离世,沈齐和沈南也被其他股东和沈氏亲属送到了国外,沈家大权开始转移。
不知道是国内日用品品牌增多出现饱和,还是沈氏集团管理不当,自打沈齐沈南被送出国读书以后,沈氏集团的股票年年下跌,国内外销量也是一蹶不振,等沈齐十八岁学成回国之后,留给他的却是一堆烂摊子。
阮航又瞄了瞄豪车内部的装潢,不小心看到了左边车窗沈齐的花白鬓角,想到了沈齐当年在国外学习的传闻。
沈齐固然是有天赋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商业上,但听说当年他和沈南被亲朋好友和股东联合欺骗到了国外,为了能尽快夺回家里的股份,沈齐频频跳级,十八岁学成归来之后,是带着当时少有的金融硕士学位坐到董事会的位置上,为了尽最大的努力吸取最多的养分,沈齐当时两鬓花白,还没成年就白了少年头,韬光养晦六年之久,最后一步一步把集团带入正轨。
他是第一个把营销用在商品上的人,请当时家喻户晓的明星在电视上做广告,在人流量巨大的火车站汽车站张贴他们的海报,还把商品的包装换了,请的是国外知名设计师,当时的包装还拿了国际上的奖项,沈齐拿其做文章,在报纸上大写特写,因为沈氏的日用品本就质量还不错,经过营销后,沈氏日用品又变成了国民大品牌,沈氏集团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但好景不长,沈家内部又出现分裂,那些把沈氏集团销售和名声拉下马的人又跑出来告沈氏集团侵权,还从沈氏集团挖走了不少人,成立了新公司。当时大家对于版权还没有太大认识,所以让这些人钻了空子,他们也学沈齐营销那样,在电视上控诉沈氏集团对他们的压迫,大众那时特别容易被煽动,谁哭得最大声谁就占理,所以沈齐当时“迫于无奈”下,把日用品的商标明码标价转移给了新成立的沈氏日用品公司。
就在大家以为沈氏就此要败在沈齐手里时,沈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投资了当时还没有苗头的电子设备、信息网络工程,还悄悄地买了好几块地皮建房子,成为第一批房地产投资商。
业内人士都说沈齐病急乱投医,现在手机都是诺基亚,电脑也只有有钱人家才会装,投资网络真是分不清楚国情,还有房子,只要你工作了,国家就会给你分房,哪里还需要投资呀。
然后就在专业人士嘲笑沈齐毛头小子的时候,房价以几何指数飙升,网络发展也如宇宙大爆炸,当年看不起沈齐的人纷纷打脸,成为业内著名笑柄,而沈齐也跟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一步一步扩张自己的事业版图,最后引领沈氏集团和周氏、王氏、刘氏集团,成为中国四大民生集团,每年的经济利润直逼国企,沈齐也是除了刘氏集团当家人外年纪最轻,最富有传奇意义的掌舵人。
沈齐今年三十四岁,身着马甲三件套,无论是在哪本杂志还是哪个卫视看到他,他永远是那副宠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