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到底的架势,一时间,前朝后宫硝烟味渐浓。
☆、109·苦rou
尽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这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们心里没想法。刺杀了崔太后累的郑后枉死,顾家就只罚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烟保佑了。这其中,要说没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为何愿意对顾家网开一面,那正是因为皇帝认为北威侯不是罪魁凶手,在他眼里崔太后和宋家才是凶手。他放过顾家就是要给众人表态,对北威侯状告崔太后这件事情的态度。
虽然崔太后看似无恙,但朝臣对着她的做法不满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这次提出给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许多昔日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大臣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了。
崔太后把手伸得太长了,即使她是太后,可也不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谋害重臣之子。大臣们心中对着崔太后就很忌惮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则是怕崔太后牝鸡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默许的。用一个已死的皇后分一分崔太后的权利和尊贵,敲打一下这个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后,他们还是愿意的。再说,郑家刚刚失了个皇后,即使现在把皇帝生母个提了分位,于前朝后宫影响并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担心追封了郑贵妃的分位,以后会被郑后拿着鸡毛当令箭。且郑家一门双皇后,那样的显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郑后过世,倒是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再说,郑后到底怎么死的,这些老臣们心中大多有数。皇帝要补偿郑家,也是无口厚非的,郑贵妃确实是皇帝亲母,母凭子贵,这在皇室再正常不过了。
崔太后用郑后挡了剑,皇帝怎么也得安抚安抚郑家。追封一个皇后,对中宫已空的皇宫来说也是一种制衡。所以,尽管崔太后一派很是叫嚣,说国法不可乱,嫡庶不可废,先帝遗命更不可违的时候,其他大臣却是三缄其口的。
崔太后气的直觉病了,传太医去诊治,一个怒极攻心,思虑过重就传了出来。皇帝做足了孝子样,日日跑去崔太后的宫里装孝子,不仅他去,他还带着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里都带着霜,崔太后每每见了他,都觉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说让二皇子对崔太后一片孝心,让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后尽孝,陪伴崔太后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后身边,喂药要亲手试过,太医要亲自盯着,连晚上睡觉都在宫殿外等着崔太后睡下才离去。这样的做法,看得众人称赞不已,却把崔太后瞧得心惊胆战。
几天过后,原本只是小病的崔太后真要被急出大病了。瞧着这个阵势,崔太后惜命的很,自然不日就痊愈了。她原本想借着生病拿捏皇帝主意也打不响了,只能时不时的招了那些宗室皇亲的王妃正妻们进宫,不时的唠叨唠叨,话话家常。
宗室们虽然和崔太后交好,但也不敢明面上跟着皇帝对抗。所以,这些王妃正妻对着崔太后尊敬是一如既往,可回去之后却是半点不敢提其他的话头。崔太后眼瞧着只有几家的宗室给她说话,心里发了狠,让御史拿了郑家的一些把柄状告郑家不法。
而皇帝也收到消息,却无动于衷,只是当天早朝的时候,把叫嚣反对追封郑贵妃的几个官员直接廷杖。刑不上大夫,皇帝这样做,激怒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谏言,皇帝留置不发。
只是时不时的都要打一打那些明显是崔太后亲信的官员,一次两次下来,众人也明白皇帝是铁心的要和崔太后干到底了。大臣们不想当了炮灰,纷纷闭口不言。
皇帝眼看着自己胜券在握,心中的得意自不用说。不过,没等他高兴太久,宫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宋玉这个崔太后的外孙女,在宫里竟然被人谋刺了,虽然没伤及性命,但也重伤在床了。
皇帝赶紧去处理,在这个时段发生这种事情容不得皇帝不多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二皇子没忍住出手了,毕竟,这些天二皇子对宋家和崔太后到底如何,他心知肚明。皇帝已经把宋家和崔太后当做杀郑后的罪魁祸首,当然就很能明白二皇子对杀母仇人的没好脸了。
二皇子这样子对宋家和崔太后,并没有让皇帝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他有情有义,是个孝顺的。对于私底下,二皇子打压宋家和崔太后的亲信,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算了。他对宋家和崔太后本就是面子情,上次没能趁机把崔太后镇住,皇帝心中还憋着气呢,二皇子这样做正中他下怀。
宋玉和二皇子不和,皇帝是清楚的。因此,宋玉一出事,皇帝就猜测是不是二皇子干的。一路上去的时候,派的人也打听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自从郑后去世,崔太后被皇帝和二皇子联手打压,在宫里的势力大不如前。宋玉和二皇子虽然有婚约,但二皇子要守母孝,这一守就是三年,老是让宋玉住在宫里也不是个事情。
崔太后就下旨让宋玉回京城的端瑞长公主府,这些日子下人们都在帮宋玉收拾,打算收拾好了,选个日子就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