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声是一个天生有点冷血的人。他生来就不怎么能与世人所谓的美好品格搭上关系。
这一点与他后来经历过什么没有多大的联系,非要说的话,大概是他终于学会用温和谦逊的表象伪装一下自己。
所以当他第一次开枪射杀沈闻昌和他的情妇的时候,他的内心可以说是毫无波澜的。
他并不惜命,当他认定他应该这么去做的时候,手中的枪就已然上了膛。
顾声一直以来都对自己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真实的顾言永远定格在了七年前那个火光冲天的除夕夜,他的生母用尽平生最后的力气将他推了出去,顾家祖宅被烈火焚烧的灼热近在身前,冰冷而坚固的甲胄却从少年的四周拔地而起,终于将他层层裹挟,刻入灵魂。
而他冷漠、孤绝,如同已上战场的兵将,视人命如草芥。所以他开枪的手不会抖,他的弹道永远指向最致命的地方。
过于逼真的幻觉一遍遍的卷起最难堪的回忆,海chao般汹涌地冲撞一切,被封存多年的一切爱憎终于抓住了一星与现实相连的罅隙。
——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那他为什么要杀沈闻昌?
他只管报他的灭门之仇,为什么要管那对被残杀的祖孙呢?
是他忘了什么吗?
他忘了什么呢?
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忘,只要他现在闭上眼睛,那一天那一夜的每一刻每一个画面,就像每一帧都完好无缺的噩梦倏忽重现,清晰得看得见一张张一闪而逝的脸。
而一切在他的记忆里却又那么模糊,似乎只有那一瞬间只有母亲晶莹带血的眼和指掌中的痛楚无限放大,地面的冰冷和烈火骤然激发出某种刻骨铭心的恨意,从心底霎那燃起,随之贯穿整个身体。
……那是顾声一生之初最早也最清晰的仇恨,激起了一个人最恐怖最深刻的决意,霎时覆盖了一切情绪。
他一直未敢直面,就连面对自己都不敢深思的是,那一刻被轰然覆没的……噬心刻骨的悲伤。
顾声太过了解人心,以至于他如此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剧烈透骨的恨意将作为脊椎支撑着他,支撑他去了解被封杀隐没的真相,甚至想手刃元凶。
……而悲伤不能。
他忘了他的悲伤,或者说,他深深藏起了还有那一刻除了仇恨与怒火外一切的心绪。
这可以隐藏,甚至多年来都视而不见,但它无法抹杀。
顾声骨子里,依旧渗着那种单纯而又温和的东西。
一如他当年抛下学业义无反顾地投向戏剧,他只是纯粹的喜欢,纯粹地愿意拿出毕生的Jing力与热情去对待,也正如同,他无法对旁人酷肖当年的苦难熟视无睹。
他的所作所为,是那一点深藏于骨血的悲哀的寄托,也是他对当年的自己的无力深切怜悯的投影。
在赌局赢沈闻昌一票之前,他就一直在资助南方的革命力量。
这是一种江承在多年之后想来都甚是不可思议的远见和高瞻远瞩——1930年前的津州,就连革命思chao都被打压得抬不起头,遍览全国就几乎没有看好反割据斗争的,而顾声却一直这么做了,而且是很多年。
顾声最初的想法,大概也谈不上多有家国情怀,只是他思来想去最终向现实妥协的结果:
当年的灭门惨案在信息封锁下冤无头债无主,大概是因为军阀和日本人的勾结所致,报仇无门,不如助力把所有割据势力和帝国主义一并推翻,则血亲在天之灵,也终得安息。
只是万没想到江承找上门来,当年的一切渐渐清晰。
他还记得第一次被江承强迫时的剧痛,那时他还不知道江知涯就是当年将尚芸芳送给日本人、为向宋氏隐瞒真相而血洗顾家的真凶,甚至对江承也没有多少印象——那时的江承也才刚刚结束两年的流放生涯,重新回到津州继承他的权势。
顾声清楚的明白发生了什么,却潜意识地一再否定,他难以相信这种事有一天会真的轮到他头上,而男人用身体的某个部分狠狠顶破了他的坚持,高大健硕的身躯早已切断了一切退路。
宋昭在顾声与沈闻昌的对赌中一闪而逝的念头没有错,顾声带着来自对自身能力充分自信的骄傲,他生来养尊处优,一意孤行入梨园行只是他喜欢京戏的选择,而不是任何情非得已的苦衷。
是的,也因此——顾声一直以来都坚信他是有选择的。
在乱世中自保的选择,无论如何都绝不放弃信念的选择。
而江承以一种毁灭般的态势,几乎不可撼动的压倒性的力量,轻而易举地将他按在身下,居高临下地告诉他,他没有。
他在这件事的认识上错得荒谬而离谱。
这世界上没有通天的权势不能做到的事,也没有压顶的地位无法达成的心愿。
他们生来不平等,顾声从没有顺从之外的选择。这与他的意志没有丝毫关系。
身体里钻心的疼从身下窜遍全身,呼吸因为重物的挤压而变得艰难而迟缓,意识和rou体似乎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