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玉是假的。
但玉上没了颜料,和贾宝玉那块儿玉并不大像,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是个偷梁换柱的计划。
特别是,那块儿玉上,他还专门在反面刻了两个极浅的字,“多谢”。
这样一来,更会叫人认为,这块儿玉是那黑衣人故意留下的。真玉已经被拿走了。
贾琏事先也考虑过,张婆子不按照他的吩咐把玉放到水里怎么办?万一他自作主张埋到地里呢?
那也没关系。
贾母王夫人等自然分得清真假,一发现那上了颜料的玉是假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怀疑婆子说谎。
即使张婆子辩白成功,那贾母王夫人等也会认为这块儿玉是那小偷故意留下混淆视听不叫贾府追他的,绝不会认为早上就被换掉了。
又因河边现场被贾母带人去过,浩浩荡荡三四十号人,你踩我踏,你拔我拉,即使有遗留下来的些许证据,也早就被破坏干净了。
别说贾母王夫人,就是福尔摩斯在世,估计也查不真相来。
至于四个婆子会不会告密、会不会临阵脱逃不下手等,贾琏也不担心。
他找那四个婆子的时间,是在第三日的天亮之前,留给她们考虑的时间极短。
如果他们天一亮就去告密,那时候,贾宝玉那块儿真的玉还在胸前,自然会被斥责一顿,随后加强防护是一定的。
那时候,他会启动第二套方案把那块儿玉搞到手,换成另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毕竟,那位大胡子叔叔买了三四块儿这种类型的玉,不能无功而返不是。
如果他们犹豫片刻告密,那玉已经被换了,成了假的,贾母一定会发现,也一定会生气。
但,她关心的,一定和婆子们关心的不一样。
那几个婆子肯定是先要赏钱,而贾母第一关注的,肯定是尽快知道黑衣人身份,尽快追回那块儿被换走的真玉。
这时候,唯一和黑衣人见过面的婆子们的下场和今天白天就是一样的,被严刑逼供。
随着招认的婆子越来越多,你一言我一语之下,在场的能换玉的嫌疑人人数也会急剧上升,还和今天下午时的情形一样。
然后,人人都有嫌疑,人人都需要被盘查,还和今天下午一样。
又因他前期工作做的好,婆子们也认不出他来。
所以,告不告密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至于不下手的情况,那贾母自己发现玉变成了假的,还和今天一样,人人都跑不掉,挨个逼问。然后回到告密的第二种情况。
而他呢,真玉已经到手,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管跟着贾母一步一步走就是。
这才是贾琏的整个计划。
那块儿玉那么重要,他不亲自拿到手上,绝对不放心。
那四个婆子吃喝赌俱全,出卖主子和喝水一样,贾琏也绝不敢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办。
他之所以引那四个婆子进来,一来,是把水搅浑,把贾母等人的调查方向引往别处。二来,是因为,贾家需要整顿,他需要刺激一下贾母。
那几个婆子说得虽然好,什么见黑衣人有孝心之类,但贾母肯定门清儿,知道她们是收了钱。
然后再一想,今天能为了钱偷贾宝玉的玉,明日也能为了钱偷她的东西。后天可能为了钱,把宝玉拐出来叫人杀了。大后天,干脆收了钱开了大门,叫人杀进府里来...
原著中的贾府后来隐约不就是遭了贼么?这事儿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贾家,也并不是没有仇敌啊!比如忠顺王爷,万一他疯了,灭了贾家,皇帝还会杀了他兄弟给贾家报仇吗?
这个时代,很难啊!
再说,人都死了,报了仇也活不过来。
这样想着想着,当贾母害怕起来的时候,当切身利益遭到威胁的时候,贾琏相信,她会比任何人都上心贾府的管理问题。
只要贾母正眼看贾府的情况,并下决心整治,贾琏用那四个婆子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从今天下午贾母的反应看,他应该成功了。
贾府就要变天了!
贾琏深深吸口气,他终于能稍微放松那么一点儿了。
毕竟,他要科举,要考试,将来可能还要当官,还不一定在京城,不能时时看着府里的人。
那时候,原著中那个一团乱的贾府,一定会随着他官职的升高,一会儿欺压个百姓,一会儿强抢个民女,一会儿放高利贷逼死个人命。
到时,他就是个救火队长,也救不来啊。
一个个除去那些人,那得除到什么时候?不等有问题的下人被撵完,贾府早该抄家了。
再加上一堆长辈管着,会很糟心。
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这事儿必须这么办。
所以,那四个婆子的作用,并不是帮他偷玉,而是叫贾母警醒,狠下心整顿贾府。顺便迷惑一下他们的调查方向。
至于意料之外的范慎,他来不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