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信任的。她这么说了之后,他也笑了,对她说, 既然你说有很大用处, 那我就好好学。
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那么清澈, 笑容那么干净, 像透着屡光。
让她恍惚了那么一瞬。
不得不说,这份信任感比他之前为她所做的那些事,更令她感动。
有的人平时可以为你做很多事, 甚至是一些你自己都没留心到的细节, 他们也会为你一一周全。
但, 他们这么好,却并不一定信任你。当你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后, 他们可能是头一个站出来反对你的。
而有的人却会选择完全信任你,不管你下什么样的决定, 他们都会支持你。
和前者相比,难道不是后者更可贵吗?
两个集市交易日一过,又到了上京受表彰的日子。
乡亲们在他们头一回去县城时, 就来表过心意了。这回俩父女倒是安安静静地就上了路。
李向阳头一次上京时, 那会儿农民除了自己这个人以及自己当年的口粮, 家中其余物什全都是公家的。他就只有使用权而已。
当然,这点不能说不合理。毕竟土改时,好些身家清白的农户拜新政.府所赐, 从自己的破房里出来,住进了地主院子或是乡绅宅子。地主乡绅家的值钱东西,乃至农具、炊具也都分给农民在用。
因为这些历史原因,还有计划经济的存在,国家对私人交易管制很严。不管是以物易物,还是卖东西换钱,全部都算投机倒把。
李向阳头一次上京时,火车站沿途是冷冷清清的。根本看不到一个卖东西的人。
但现在政策一开放,农民们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不止在城里的自由市场以及公社内的露天集市买卖东西,连各个火车站的站点上,也有农民跑来做点小本营生。
这大冷天的,有些甚至提着开水壶沿着车窗叫卖。不过大多数人卖的是些窝窝头、高梁面饼子之类的吃食。
听他们叫卖的价格,比餐车要便宜些,又不要粮票。
有些没带够粮食的旅客很自然地就掏了腰包。
当然,这种叫卖行为是很不合规的。火车站的站务人员总是隔一阵,就会跑来赶走这些农民,嚷嚷着“为了赚点钱,连命都不要了”。
但农民们还是很快去而复返,再次叫卖。
管也管不过来。
父女俩看到这些场景,着实为这些人的安危担忧。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确实说明,农村经济已经有抬头复苏的迹象了。
火车一路北上,沿途大多是荒凉的区域,但也时不时能看到稻田和庄稼地。
和几个月前地里泥土gui裂的模样相比,大多数地方的田地看上去都像样得多了。民心稳定下来后,人们对农务的热情明显提升了。
经过漫长的旅途后,火车终于驶入京市站点。
对于京市,红果儿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她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它,有着怎样的风貌,又是否一如80年代时期的大气迷人?
跟着李向阳上了公交车后,她饶有兴趣地盯着外面的景致瞅。
这个时候的首都,大街上并没有斑马线。路上偶尔能看到三寸金莲的老太太,望着马路兴叹。
能裹小脚的都不会是贫家之女,但新社会废除了封建时期的阶级制度,这些往昔的贵气女人如今连过马路也得依靠自己了。
好在首都街头车流虽然比别市湍急,但也总有车辆稀少的时候。瞅准了时机,她们总是能颤颤巍巍地走到马路另一边的。
首都人民在政治思想上也似乎比别处的人更高一些。公交车每驶过几条街,红果儿总能瞅见路边开着的海报店。有一家店的名字甚至就叫“东方红海报店”。
这让她觉得倍儿有意思。
车子驶得快,她也来得及看得很清楚。只看到这些店里正对大门口的那面墙上,都贴了满满的主席爷爷的海报。有他年青时、中年时各个时期的肖像海报,有他站在延安窑洞前的海报,还有他在□□城楼上宣布华国成立的海报……
她只来得及看清这些。
但就是这样,也已经足够她窥到人民对主席爷爷的爱戴。
而这里的人们穿的虽然都是绿、蓝、灰三种颜色的衣裳,但衣服得体干净的却比别处的更多。
路上到处都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类的标语。很多地方都布有专门的宣传栏,而栏内贴着整幅整幅的宣传墙报。
这些墙报也并非全部都带有政治色彩,有好些也在积极宣传正面形象。比如,她就看到一份用明快色调绘制的“王铁人de故事”的墙报。
想来,铁人王进喜在这个时候早已被评为全国劳模,并立了典型进行宣传了。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只希望全国性的表彰不会像地方表彰那样,颁奖的时候也搞大锅饭。
他们坐的这趟公交车,目的地并不是招待所。而是李向阳长久没见的老朋友——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室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