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拿着书,来到珀金斯面前,对他说,这本书依然还是交给他,并会在扉页写上感谢他的编辑珀金斯这样的话时,珀金斯却拒绝了。
昼川也提出了整部电影一路播放下来,从始至终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提问:“为什么拒绝?人怕出名猪怕壮?”
“在这本书大卖的时候,编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选稿,定稿,校对,至装印,宣传,发售——这本书诞生的全部过程里,作为编辑始终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影子……”初礼想了想道,“作者是一本书的灵魂,而编辑只是书本的影子,因为一本书不需要两个灵魂。”
昼川坐直了些,沉默地看着初礼。
“我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元月社希望作者和编辑一起结伴来看这部电影——老师,正如你那天所说,这个信息快速、人与人的交流几乎不用面对面的时代里,编辑对于作者来说已经不再是那样重要的存在……”初礼说,“曾经的编辑,就像是珀金斯,他需要拥有一个敏锐的目光,和对出版行业的热爱,去挖掘、去肯定一本书,将它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到读者的眼中,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名编辑在无声的对成千上万个之前并不知道这本书、这个作者的路人说:我这里有一本书,非常好看,请你看看吧……”
——一边说着这样的话,初礼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挣扎在瓶颈之中的索恒;
想到了被人戳着脊梁骨嘲笑“要过气了啊”表面上还受到Yin阳怪气、阿谀奉承着的江与诚;
想到了曾经心中怀抱热情,最后因为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迷失方向的于姚;
想到了一言不合就要抛弃过气作者,完完全全将做书当做制作商品的老苗……
也想到了自己。
耳边响起了江与诚的嗤笑:“反观现在的时代,什么都讲究数据化——一本书诞生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它本身的内容好,而是因为……它能卖。”
江与诚的话语之中沾染着一丝丝的嘲弄。
昼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一本书写出来,本身就拥有人气——网络平台上的收藏点击率,评论数字,还有作者的人气……有名的作者几乎是开文就会有无数的出版社一拥而上,竞争报价;没有名气的作者却无人问津,出一本书都十分困难……”初礼想了想道,“编辑的本质也从‘伯乐’变成了‘商人’,这大概就是那个纸质书和现在最大的不同。”
“是是,我亲眼看过某个过气佬的实体书编辑亲口对他说,这本题材不好卖,你别写这个了,现在流行的是巴拉巴拉巴拉巴拉,你写那个吧……”昼川似笑非笑地看着江与诚,“当时那个过气佬作者几乎被气背过去,并说了一句经典台词。”
江与诚淡淡接过话茬:“「好大的狗胆。」”
昼川:“差点以为江与诚被昼川鬼上身系列。”
昼川仰头拍大腿,无声大笑。
然而初礼却笑不出来……
看着江与诚一脸沉默,昼川满脸嘲弄,再回忆起那一天,索恒坐在元月社的办公室里低头哭泣的模样……初礼只觉得自己的胃仿佛都掉在了地上,沾满尘土。
这大概就是当前的作者对于他们的编辑最直白、最毫不掩饰的直面表现——
不红的作者委曲求全;
瓶颈期、低谷的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
当红作者因为曾经遭遇过、看见过的不公,再与如今待遇对比时,心中难免会饱含嘲弄与不屑……
没有哪个作者再会轻易与他的编辑成为挚友。
作品本身也不再是作者与编辑之间唯一可走的桥梁,取而代之的是销量,版税,人气评估以及无止境的讨价还价。
——就像此时此刻正在播放的电影一样,时至今日,这样浮躁的环境里,很难再出现一个编辑,如珀金斯那般,以“编辑”之名,成为将蒙尘之珠挖掘,惊现于世人面前的“天才捕手”。
此时大屏幕里,伴随着作者托马斯病重临终前留给珀金斯一张遗言,有感激,有感慨也有对挚友的遗憾铂金斯完毕,沉默地将之收藏,终于。电影在这样一片寂寥灰色调中落幕。
电影散场,灯光亮起。
“所以老师总觉得自己不再需要编辑。”初礼看着昼川,“我理解你了。”
昼川嗤笑了声,抓了把爆米花,看上去懒洋洋的:“看了场电影,没想到受到教育的反而是你。”
说着抬起手,拍拍她的脑袋:“行吧,好好反思好好反省然后面对现实,以后少拿你那套励志剧少女那套来烦我……”
“但是这部电影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一些什么,证明了一些什么,”初礼一把抓住了放在自己脑袋上还没拿开的大手,“如果曾经有人可以做到,那么现在我也可以。”
昼川一愣。
初礼站了起来:“如果非要有一个人来终结作者们对编辑的失望,那就由我来——现在说出这样的话可能还显得有点狂妄,毕竟也才刚刚入行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