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站队表明立场;有些官员怕站错了队伍,除了处理政务外,基本上是足不出户的躲在家里;有的还为此称病等待新皇即位。;
朝堂上从之前的争辩册立储君一事,到争辩谁扶灵下葬问题,如今又说回到立储一事。有举荐二皇子、八皇子的,就有举荐三皇子、四皇子的。哪家的母族不想让自家的子侄做皇帝。
薛董伟二十五岁入朝为官,三十五岁入内阁,四十岁做了最年轻的宰相,掌管尚书省一些事务。
如今朝堂上都是薛董伟压着,只要他不松口,立储一事就没有个论断。可是皇上不能一直都不下葬啊,他急的嘴都起了泡。
九十岁高龄的老宰相薛玉如今在京师养老,得知陛下病逝后,还亲自到宫里磕头送陛下一程。
俗话说国不能一日无君,原本太后是打算拖着,等朝中政事无人处理,自然就得着急立储了。可是她的算盘竟然落空了,只是这样更好了,就是说朝中大臣不会拿她儿子的年龄说事。
其他年长的皇子们虽然全都在宫中披麻戴孝的,可是府内的幕僚却都忙得两眼通红。
有人沉不住了,便提议去探一下王出然的意思,毕竟唐军一百二十万大军都在王出然一人的手中。
有人则是提议拿好处去劝说李出清,虽然王出然握着一百二十万大军,可是他们除了自己种的粮食外,其他的军饷都是青州支持的。说到这里,每个人都在想青州到底有多富裕。
青州和青州附属州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就连百姓家里的粮仓都是堆满的。只要边关不打仗,这些储备粮食够青州百姓吃五代的。
最后有人找青州侯李出清出来说话,李出清表示不管谁当皇上,青州都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新皇的人选他听寰姬公主的意思。
王出然传回来的话竟然和李出清的说法一致,王出然表示不管日后谁当皇帝,唐军都是大唐的百万雄师,至于立谁为储君,一切等寰姬公主拿主意。但是朝中可以放心,有唐军在,大唐绝无外患。
唐军依旧是训练和演习,只是训练和演习陆续的由驻地挪到了边关,仿佛朝中的事真与他们无关一样。
***
大唐周边的国家听闻大唐陛下驾崩,还没有册立储君,一个个的心思都开始活络了起来。
有野心的直接就往边界上调了兵,没有野心的也在想如果大唐内乱,边关告急,如果别人趁乱攻打大唐边境,他们是否也能喝口汤呢。
谁知边关传来唐军戒严、增兵的消息。
周边国家的君主们有的胆战心惊,“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总不会这个节骨眼出兵吧?”
有的则是咬牙切齿道:“那些人不去站队,不去巴结新皇,跑来边关‘演戏’什么?还有什么是‘演戏’,有没有打听清楚了。
***
寰姬公主此刻刚刚商谈了美英帝国和大唐的贸易往来,还不知道李倩的死讯。
前天夜里,王玉阳看到空中扫把星划过,抓了一把树叶直接开了一卦。
寰姬则是双手抱拳许下愿望,‘希望小儿子李出清早日找到心上人。’
王出然和李出清今年已经二十有三了,王出然十八成婚,霍明珠嫁到寰姬公主府上三个月就传出了喜讯。
如今大儿子都已经四岁了,小儿子已经两岁了,李出清还是光棍一个,作为母亲的她不能不着急。
王玉阳不忍打扰妻子的好心情,连只字片语都没有说。只是等合约签完了,才提议他们应该回大堂了。
寰姬虽然觉得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但是合约到手,目的达到,他们是该回大唐了。
他们都已经出来两年多了,她还没有见过小孙子呢。
带有大唐旗帜的帆升了起来,随后是带有‘李’字的帆。
寰姬等人起航回程了。
***
大唐上国朝廷动向不明,周边的国家也都死死的注意着京师的动静,谁上位跟他们有直接的关系,要是个喜好打仗的人做了皇帝,他们岂不是也要打仗。
朝廷上的争论由册立储君的事转到了,李倩大丧上。历代皇上大丧都是由太子主持的,虽说唐朝从武皇后的储君人选就有些乱,但是主持大丧的人依然是重中之重,甚至有人传出话来说:“谁主持的丧葬,谁就是新一任的皇上。”
朝廷官员又开始争论起来,一直隐忍不发的二皇子,私下传了幕僚进宫。(。)
------------
第四百零八章 寰姬回京
二皇子问道:“可知道姑祖母到哪里了?青州可是通知到了?这眼看就要发丧了,太后必定会那扶灵的人做文章,这可怎么办好?”
原本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他,眼看皇位就要离他而去,他实在是沉不住气了。
二皇子焦急的在内室走来走去。
***
太后寝宫内,太后说道:“发丧那日,说什么我都不会让他扶灵,扶灵的必须是八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