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磨着沈大人题的。怎么才过了五年,竟然连是何时建的都记不得了。不过,他眼观鼻,鼻观心地不多言一句,这才是大内总管该有的圆滑。
“你先下去吧。”
“喳。”
璟泽拿起一旁放着的香炉。这青瓷香炉多年不用,里面的香灰早已被处理干净,唯有炉上那一支白樱烧制后经年而不褪色。这是官窑所出,仅供皇家。当日,沈逸之摩挲这香炉的表情分明是思念之意。可按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有机会见到这御供的瓷器。
那日在沈家与顾思思擦肩而过时,顾思思那个眼神并非是初见的眼神。何故会问沈逸之他是不是什么沈公子。
墨雪对谁都十分孤傲,不让人近身,唯独对沈逸之又异常亲厚。甚至,只要有沈逸之在,这与他合作多年的战马竟然不听他的指令。
还有沈逸之的举手投足之间,翩然流出的气度,亦非一个布衣该有。对他的态度也是过于的…不卑不亢,而且手里竟然还有父皇所赐剖符。他知道泰安帝在野时,一共只赐了三块剖符,分别是淮林王李沛昑、丞相沈复、以及庐陵王萧参。
沈逸之姓沈,难道会与沈复有什么关系。当初,他发觉对沈逸之的心迹时,就派人去查过,竟查不到沈逸之在江北出现以前的踪迹。即使从他的师伯连胜而查,也仅能查到两人师从玄心谷。在江北相遇以前,似乎是没有交集的。
璟泽有个直觉,即使他挑破所有的疑惑与沈逸之,这人一定也会想尽方法开脱解释,定然不会让他察觉这内中的真相。
时任吏部尚书的沈大人,又是一个姓沈的,但他竟回忆不出这个人。堂堂二品大员,他丝毫没有印象。这还是启明元年的事情,才过了区区五年,他怎么可能记性差到这样地步。
“颜如,”
“在。”
“你去吏部,叫吏部尚书去京官人事档案库把沈云的档案调出来。”
“喳。”
“慢着,朕亲自去一趟吏部。”
局势未明,璟泽选择不相信身边任何人。
档案封面的字迹清晰,从左起书着两行“沈云子逸,档案内详”。连纸张都还来不及褪色泛黄。翻开后,前几页都记述的沈云自十八岁归京后的混账风流事。直到去西南后,立了军功,回来擢了吏部尚书一职,但也始终政绩平平。
而后…是他将此人调任至工部尚书,并委派至江南治水,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璟泽看不明白,这样纨绔的人,没有经历任何的变故竟然为政姿态会有如此大的反转,甚至最后为国捐躯。这样的世家子弟,他是知道的,守着先辈们留下的功勋,玩闹一生,不过如此。
这本档案写的过于简单,记述档案的官员也在行文中解释了,因沈云不善交游,亲友皆疏,因此生平考批,只记录其公开事迹。
璟泽看的越发疑惑,幸好后头还有几页,希望可以释惑。翻了一页,是沈云上过折子的原件。这字迹正是令他接连心惑的字迹。不过与沈逸之的字还有些细微的差别,沈逸之的字更加的飘逸洒脱。
一连几页都是沈云的上书,到了倒数第二页,是沈云自江南传回来的遗折。这份折子写的谦恭详具,文采斐然,颇有上古八元八恺的贤臣风采。若不是字迹相同,璟泽真要怀疑这份遗折与前几份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折子写的内容很是有价值,璟泽拆了封线打算带走,突然地瞥到第三页的页脚有一句蝇头小楷。
“宁,还请不要忘了与云在西南时立下的约定。”
“啪”手中的纸折掉在了地上。璟泽回过神,连忙翻到最后一页,此页上写着,工部尚书沈云当日传入京城信件两封,另有信件一封交付时任太医院太医令严煜承安,特此抄录如下,以供考绩。
“…大限将至,无可奈何。我在世之牵挂,唯于璟泽最甚。他用情专一,心系于我,我恐他不能接受我离世之事实。望你费心照拂,务必看顾他,以使他挨过最苦之岁时。友不胜感激。”
宁,宁云宫…至此,璟泽终于确定自己记忆有了遗失和错乱。
璟泽寻着档案的线索,找出当日分配给沈云所居住的宅院。宅子并不大,不是二品的规制,且自沈云死后也没有再分配出去。
璟泽推门进去,萧索之气扑面而来。园中的沟渠已经干涸,许多花草早已枯萎。桌椅板凳都蒙着厚重的灰。
他直觉地走到书房门前,门漆已起了壳,剥落了些许,朱红的颜色变得沉暗,又略夹着黑点。匾上“云根山骨”四字显然与折子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他推门而入,浮尘呛人。书架上陈着许多书,治国策论、诗集词集、兵书纪法、医药典籍,彰示着这里曾经的主人是博学明识之人。
打开一本,就看到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笺注,皆是同一人所书。
“为将需有大智慧。”
“西南之战得此活用。”
“士不可只知其主,不知其君。”
璟泽摩挲过去每一字,不禁想象那人在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