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他低下头,耳垂泛着可疑的红晕。</p>
<p> 那厢,姜黎用温水洗了脸,镜中的她不施粉黛,少了点艳俗,倒是个清丽佳人。时辰不早,眼看宴席都要开了,王氏只好带着姜黎上了马车。</p>
<p> 一路热热闹闹的,都是赶去王家吃酒的老乡。</p>
<p> 有好事者认出了姜家的马车,嘴里嚷嚷着要看看姜家大小姐,都一窝蜂的涌了过去。把姜家马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还是王氏带来的姜家男仆各个手里拿着家伙事把挑事的乡民轰走,才没闹出什么笑话来。</p>
<p> 饶是如此,乡民被勾起了好奇心,都想在宴席上看看姜家大小姐到底有没有传闻中的美貌。</p>
<p> 王家初到梅县,邻里都打点的很是周到,听说姜家的马车到了,王家的当家主母刘氏还派人去请他们入席。</p>
<p> “夫人,那个姜家好大的口气,咱们小姐是杭州有名的才女,他家不过是个商户,岂敢和王家相提并论。”伺候刘氏的婆子不动声色道。</p>
<p> 在妇人的称呼上面,大夏朝有着近乎不成文的规定,家中若有做官的,下人们称呼主事的妇人为“夫人”,也可称为“太太”,但在商户和寻常有钱人家里,普遍称呼“太太”,夫人这个称呼,在大夏子民的观念里依旧是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更常用些。</p>
<p> 刘氏穿着墨绿色的褂子,打扮的雍容体面,她已年过三十依旧皮肤细嫩,可见平日保养的极好。刘氏押了口茶,不咸不淡道:“姜家是梅县首富,又在县里经营了几代的营生,我们和他家比不着。”</p>
<p> 婆子连连应是。</p>
<p> 怎么能比?王家世代的底蕴就甩姜家不知道几条街。</p>
<p>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娘”,门外走进来一名穿着青色罗裙的俏丽小少女。</p>
<p> 少女看样子有十一二岁,那双细长的眼睛尤其明亮,像藏了星星在眸子里,她撒娇道:“娘,客人们都到了,爹让我喊您过去。”</p>
<p> 一见少女,刘氏便心情好了起来,展颜:“惜君,咱家来了已有两日,你觉得这里可好?”</p>
<p> 提到住的如何,王惜君就有些惆怅。</p>
<p> “娘,女儿还是喜欢杭州,这里虽民风朴实,但女儿很是想念阿琅她们。”说着,她眼里含着泪,小嘴委屈的抿着。</p>
<p> 刘氏苦笑一声,亦心有戚戚。回想当初在杭州的舒适,就更不满眼下的处境,可是能怎么办呢?王老太爷得罪了一位大人物,唯有辞官躲到这小破地方来,方可保命。</p>
<p> 婆子心疼道:“也是委屈小姐了,这地方走哪都能闻到牛粪味,乡民粗鲁,还总说些有的没的,轻慢了小姐。”</p>
<p> 王惜君默默的流了两行泪。</p>
<p> 刘氏母女二人互相倾诉了一番苦楚,眼看外面都要开席了,方才擦掉眼泪,去外间迎客。</p>
<p> ————</p>
<p> 大夏朝对女子约束不如姜黎所知的历史上一些朝代严重,倒是和魏晋相仿,男女可以同席,只是需要用屏风隔开。王家是书香门第,准备隔断的屏风上面都画着水墨图,十分雅致。</p>
<p> 屏风自然是隔不了下面的议论声。</p>
<p> “可恨我来晚了,没看着姜家小姐,你们见着了吗?比传闻里如何?”</p>
<p> 有人道:“我来的早,恰巧两家的小姐都见着了。论气质,自然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王家小姐更胜一筹。但是说起爹妈给的长相,这姜家小姐就算不施粉黛,也比……强上一些。”</p>
<p> 这些人只敢私下议论,他们肚子里没几两墨水,嗓门又粗,就算刻意压着还是能让有心人听见。</p>
<p> 一架画着古典仕女图的屏风后面,王惜君端茶的手顿了顿,拧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