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做好排名下降的准备,之后便转头问封恒:“我看你一直没有停下来,你写的主题是什么?”
封恒沉默片刻,对着车厢里的两人难免有些心虚。
其实他昨夜心里便有些感觉,宋师竹一反常态,一直抓着他聊改革,肯定是有些缘故的。直到看到题目时,他才确定下来。
他今日这场殿试思绪一直不断翻腾,最后只能承认自己真是走了大运了。
他叹了一声,他这辈子的运气,恐怕全都用在娶妻之上。
封恒对着车内两人,把他写的文章大致描述了一遍。李玉隐听完后有些奇怪,封恒平日的文章偏于激进,观点犀利,隐隐有针砭时事的苗头在,他还以为这一回封恒也会抓住几个敏感问题深入探讨。没想到他却谈起商道改革。
“你怎么想起写这个?”宋二郎直接就问出来了。家里无人经商,在这上面宋二郎就有些薄弱,他觉得封恒也应是如此。
一个人的文风思想与经历相关,他昨日下午还和封恒讨论过这些问题,当时封恒也十分正常,怎么一夜起来之后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都是娘子给我的启发。”封恒虽然心情复杂,倒也没有隐瞒。他今日所写,许多都是脱胎于宋师竹在商道上的构想。虽然有些主意细想下还是粗糙,但妻子的才华却不能否认。
封恒的这一句颇让宋二郎惊奇,他看了李玉隐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便自己嘀咕道:“怎么先前不知道堂妹还有这种才能?”
许多官家夫人出嫁多年,在政事上也未尝有这种见识。堂妹平时不显,没想到居然有这种眼界。想到这里,宋二郎便有些嫉妒封妹夫。
李玉隐倒是不奇怪,他想起从前,心情复杂道:“表妹以前到李家做客时,就十分喜欢看书,经常跟我借一些野史杂文。”
喜欢看书的人,眼界便不会差,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并不奇怪。
要是知道李玉隐和封恒都在夸她,宋师竹恐怕得晕。
殿试要考一整日的时间,宋师竹赶个大早送走自家相公后,在吃早膳的时候突然一个激灵想起来了,难怪她总觉得她昨夜说的那些历史上隐隐有出处,她想了好久,终于想到大宋朝那场着名的王氏改革。
那场变法的结果可是十分惨淡啊,到了后期官府看到好处,抢占其中利润,还有强征商品之事发生,几乎激起民变。
一整日的,宋师竹都有些坐不住,直到迎回了考完回来的三人,她立刻就把目光看向第二个进门的封恒。
宋二郎见她这样,又想起封恒刚才说的话,忍不住打趣道:“就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竹妹妹也不用这么热情?”
宋师竹才按耐下心情,问道:“你们考得如何了?”
“这个问题不好,考完便了却一桩心事,再去想岂不是让自己揪心吗。”宋二郎继续道。
宋师竹终于忍不住瞪了他一眼,只觉得堂兄太烦人了。
见她如此,宋二郎便笑起来了,他每回见到宋师竹就忍不住想逗弄一下,尤其是今日考完试高兴,更是耐不住了。
李玉隐看着这对堂兄妹之间的打闹,只言简意赅地把刚才在马车上的话重复了一遍,轮到封恒,他看着妻子笑道:“等我们把答案默出来,你就知道了。”
宋师竹立刻就让小厮进来帮忙铺开笔墨纸砚,行动之迅速,宋二郎又忍不住嘴贱道:“看来堂妹是真的很关心我们。”
宋师竹不理他,直接就搬了把椅子过来,坐在封恒书案旁边等着。
备考小组在前院复习了这么久,书房里样样都是齐全的。看宋师竹这么着急,封恒也没有拖延,直接就默出了整篇文章。
见封恒还真是如她想的,直接写衙门管制下实现南货北运,北货南销,宋师竹心里便咯噔了一下,觉得自己是不是拉了他的后腿。
妻子呼吸急促起来,封恒还是能够发现的,他虽然有些不解,还是平心静气继续书写,接下来这一部分,他能完整把数据写出来,全都是托赖宋师竹昨夜把自己的理家账册给他看了。
宋师竹每到一地便有记载物价的习惯。从丰华县到琼州府,再到京城,三地物价她全都详实记录在册上。封恒昨夜翻过之后便记在心里,今日就用上了。
想要朝廷重视商道,肯定要让人看出这里头的利益,封恒在文章里面也列出许多物价比较。
“京米八百文,京锦三两银,而至北地,翻倍不止矣,至关外,富民愿以五马换锦,一羊换米。”
一匹马在京城最少也要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只羊也要八两银子,从这些数字中,货物在南北流通中身价辈涨的过程清晰可见。
封恒默写的时候及其专心,就连宋师竹蔫了下来也没有发现。
凡事都有两面,昨夜听妻子说岳父最终没有实行这个法子后,封恒便一直琢磨这其中的利弊,便利之处当然是能够帮扶民财,可弊端也甚多。
接下来,他把商道改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内贩运贸易,另一部分是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