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要将夏氏嫡支那一脉咬下一块rou来不可。
众人酒也喝了,银子也捐了。照理说今日顾诚玉的目的达到了,这宴席便可以散了。
只是,众人见顾诚玉只顾着喝酒,并没有要散席的意思。
胡茂深等官员也是一脸疑惑,他们看了看杨朝英手上拿着的账簿,难道这些都还不够?
这加起来怕是得差不多有三十万两了吧?难道顾少卿还不满意?
改道江堤和安置灾民有这些银子,短时日内应该是够了的。
杨朝英他们高兴地合不拢嘴,此刻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数银票了。可顾诚玉还不发话,他们也只得作陪。
顾诚玉将正在做美梦的众人扫视了一圈,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这才又开了口。
“诸位能慷慨解囊,为灾民和江堤尽一份心,本官真是感激不尽!诸位都是良善之人,等都刻上了功德碑,日后必然能流芳百世。”
顾诚玉打算将这次捐献银两的商贾都刻上去,毕竟人家都出了银子,且最少都是一万两。
不说每个商行都得到皇上嘉奖,可人家捐献了这么多银子,好处总是要给点的。
反正这银子的用途都是为了百姓,到时候会记有详细的账目,否则朝中那些大臣又得起幺蛾子。
“哎~顾大人真是折煞咱们了,咱们就捐了这么点银子,怎么就流芳百世了?真是愧不敢当。再说咱们出银子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想救助这些灾民。同时也担心江堤的垮塌,让咱们杭天府与长天府一般,被江水肆虐,导致民不聊生啊!”
王老爷摸了摸他挺着的肚皮,一张嘴倒像是抹了蜜。将自己说得如此高风亮节,不求回报。
杨朝英扯了扯嘴角,他来杭天府为官虽然不久,但也对这个王老爷如雷贯耳。
无他,因为王老爷家中有一位河东狮!王老爷当年其实也是一穷二白的贫苦农家小子,后来丈人家招赘,便将王老爷给招了去。
妻家势大,王老爷着实受了好多年的气。直到岳丈三年前去了,他才翻身做主。
只是这么多年的习惯已经改不了了,被夫人管得极严,而他夫人恰巧又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这次回去,王老爷必然会被夫人好好整治一番。
所以别看王老爷这会儿人五人六的,等今儿回去,可有他受的了。
只是这银子既然已经到了他们手上,那他们是绝对不会再吐出来的,就只能让王老爷自求多福了。
“诸位放心,刚才收的银子,朝廷官员绝不会贪墨。每一笔大的支出,都必须有本官的私印。其他的支出每一笔都会记录在账簿上,日后呈给皇上过目!”
“顾大人这是说得哪里话?咱们怎么可能不相信大人?大人们为了救助灾民和修筑江堤,可谓是殚Jing竭虑。咱们若是再有怀疑,那可真是狼心狗肺了。”李玉环连忙出声道。
李玉环也就是为了在诸位大人面前博博好感,好混个脸熟。
其实这银子已经捐了,双方都达到了目的,谁还管你银子的去处?
商贾们只要名声,这叫各取所需。这几位钦差筹集这么多银子,要说一两也不贪,他们是绝对不信的。
“哎~这银子自然是要用到实处的,每一笔去处当然得有记录!”
这银子要是真拿了,不得烫手?他们的本意就是救助灾民,也为朝廷减轻负担。
第八百九十章 囤积米粮
再说这么多银子可都是明着记账的,日后还得去皇上那儿交差,毕竟用了皇上的名号不是?
顾诚玉的眼皮子何至于会这么浅?这点银子他还不放在眼里。至于其他官员,他自然会严厉监督。
若是谁当真敢伸手,那就别他心狠手辣。
“既然咱们今日相聚一堂,那都是缘分。不过本官还有一事不明,还请诸位解惑。”
顾诚玉环顾四周,银子到手了,那有些账也可以清算了。
“顾大人不妨直说,吾等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孙老爷心中十分疑惑,于是连忙出声回道。
“听说近日杭天府的粮价上涨得厉害,且城中不少家米行都不开张,这是何故?在座的诸位都是本地人士,还请诸位为本官解解惑。”
顾诚玉冷眼看着众人,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众人身上,原本还算热闹的宴席上,顿时又静谧了下来。
“最近几日本官去城内巡视过,百姓们根本买不到米粮,有许多人家已经断了炊。且粮价比之前贵了好几倍,糙米的价钱更是已经上涨到四十文一斤。本官倒是不清楚,这杭天府竟然这般富庶,只是糙米,竟然也能卖到四十文一斤了。”
“不错,本官乍听之下,还有些不可置信。就算江南富庶,但本官却从未听说过四十文一斤的糙米。”
胡茂深立即会意,知道顾诚玉是想将粮价控制起来,否则越涨越离谱,最后杭天府还不得乱成一锅粥?
虽说他对顾诚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