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臣还没来得及将此事告知皇上,不知此事”李善长看着久久不语的太子忍不住轻声说道。
朱标当即回过神来,回想往事,稍不注意就入了迷。
他摇摇脑袋当即说道:“此事交于本宫即可,本宫会在合适的时机告知父皇,李相国不必担心”
“如此甚好”
李善长起身准备告辞:“臣还有诸多公务在身,不知太子殿下还有要事吩咐与臣”
“李相国乃国之栋梁,切记保重身体才是,另外,移土之事还望李相国与相关人等保密才是,此事还不宜声张”
朱标说完当即招来张保相送。
“多谢太子吉言,臣等知得轻重”
李善长拱手施礼,在张保的领路下快步离去。
朱标回到座位上,喝上一口温度正好适宜的好茶,再次翻开移土政策计划书。
这一次朱标仔仔细细的阅读着其中的每一个字,生怕遗漏掉什么,虽然这只是简简单单的初稿计划书,但此事极其容易涉及到人命,所以一分一毫都马虎不得。
同时拿起笔来不断的查漏补缺修改着可能会不合理的地方。
朱标很清楚,尽管政策发布的再好,等到了实际实行的时候依旧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比如在迁移途中,严令禁止官方人员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百姓索要任何财物,可是对于百姓来说官员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
若是不给?那也好说,到时候就一直让你住最差的地方,吃最少的食物。
你说什么?你说你要自己走路自己安排吃的?那不好意思,明文规定,必须统一服从官府安排,若是不从,大牢严刑伺候。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是如此,古人不欺我也。
罢了,对于朱标来说这些事情能避免就避免,实在避免不了也没办法,绝对不可能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耽误大明王朝的百年大计。
良久后,将修订完成的移土计划书放好。
思索着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好时机去与父皇说这事儿,这事儿对于李善长来说无关紧要,反正此事办的再怎么差也亡不了国危及不了他的地位。
但是对于父皇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事情之一,稍不注意就会动摇国本,所谓国本,说白了其实就是钱粮和人口,钱粮和人口一旦损失过大便是国本动摇,所以由不得不慎重。
父皇即将启程北巡扬州,想起扬州,一招一石二鸟之策在心中逐渐成型,朱标开心的笑了。
让一个到时本该死的人来做这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想要达成此事只需解决一个问题即可。
北巡扬州前一日,老朱召来自己的爱子朱标前来畅谈,估摸着是想考考他最近学政务学的怎么样了。
朱标来到御书房:“儿臣拜见父皇”
“标儿来啦”上座的老朱立马停下笔召朱标过去靠近些。
朱元璋率先说道:“标儿,跟爹说说,最近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咱听说那李善长可是只去了你东宫那次呀”
朱标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答道:“爹,这些时日孩儿所学甚多,所感甚多”
“哦?”朱元璋较为诧异:“甚多?怎么个甚多法?跟爹详细说说”
朱标当然不会现在就提起移土政策的事情。
于是另外说道:“爹,李相国与孩儿讲述了诸多的大明政策,包括《明会典》《大明令》等”
老朱在旁迎合着点点头,当然这并不是他想听到的东西。
朱标继续说道:“咱们的很多制度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创建的,去其糟粕取其Jing华,去除不好的,保留并改善还不错的”
“但是我认为改善得还不够,比如《大明令》中的很多地方孩儿认为说的过于复杂,而且漏洞极多容易被小人钻了空子,应当简易”
不知过了多久,朱标说的口干舌燥,朱元璋听得聚Jing会神。
“爹,孩儿想到的就这么多了”朱标说完当即拿起桌上杯子狠狠的干了一口。
这时老朱才回过神来,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标儿不愧是我朱家麒麟儿,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这么繁重复杂的东西理解得如此透彻”
“孩儿还差得远,都是爹还有众臣们教导得好”
朱元璋看着谦虚的朱标说道:“娇而不燥不卑不亢,好样儿”
“只是可惜”朱元璋随即又失落起来,沉声道:“很多事情急不得,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还有无数隐藏在暗中的敌人一直在观察着咱们,只要咱们露出弱点就会给予咱们致命一击”
“北方元朝未灭,南方混乱不堪,咱大明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的”
“标儿,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难,咱这江山算是打下来了,可是往后咱大明能否中兴,还得靠你啊”
朱标轻声道:“父皇不用忧愁,儿臣心中有数,勿要担心”
“好好好”
朱元璋这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