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个大胖小子。
信件篇幅有限,许也是请人帮忙代写,没写详细,但也足叫苏玉瑶和苏招娣放下心。
苏招娣阿弥陀佛又谢天谢地谢了一通,感慨说,“这胎一举得男,以后她在夫家的日子想来也不会难过,我就放心了。”
“是呀!真想看看我小外甥长什么样。”苏玉瑶深知家里没有男孩多受气。
苏老二等她俩停下感叹才说:“我打算等清明回去一趟,你们到时候就随我一起回去吧,也正好见见二丫的孩子。”
“真的吗?满舅!”苏玉瑶十分高兴。
苏招娣则想得多一些,迟疑着问:“怎么突然想要回去?家里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事,你别想太多。”苏老二靠着沙发懒懒的道,“我出来这么多年,总算混出了点名堂,没丢爹娘的脸,该回去看看了。”
这已经不叫混出点名堂,这可是衣锦还乡,苏玉瑶想着到时候周围人的脸色,就觉得解气!
苏招娣听他这样说,便点了点头又想起件事,建议道:“那这趟回去,不如顺便把爹娘的碑给立了吧?先前你不在家,隔壁叔伯不帮立,都是一年拖一年的,我们也不知道下次回去是什么时候,倒不如这回给立了?”
“我也想把阿满她爹的碑立了,就是不知道,他们允不允……”
苏老二嘬了一口烟,眉目间泛着狠厉:“既然之前不愿帮忙,他们又有什么资格说其他,到时候我来安排,你不用管。”
苏玉瑶她爹是死在战场上的,连尸骨都没有,收到战死的消息,家里只是给立了个衣冠冢,因为死时还没有孙子辈,碑也不能立,每年清明去扫墓,都要先清理厚厚掉的野草才能找到地方。
没有孙子辈就不能立碑,这也是老家风俗。
因为碑是专门请人刻的,碑文有固定的格式,逝者这辈往下两代的男孩的名字都要刻上去,以便后人根据这个梳理家族的关系。
苏玉瑶家没有男孩,这事比较难办。若是不想招上门女婿,就相当于绝户了,等到女儿都嫁出去,让家族里继承了他们这房屋产的侄子辈帮立。
但求人不如求己,村子里很多类似的情况,他非要拖着你也没有办法,耗上几十年不了了之的也有。
何况起先苏招娣已经和苏玉瑶说好的,会留她在家招上门女婿,还和隔壁图他们家产的大伯家闹得非常不愉快,跟仇人也差不了多少。
而现如今他们又随苏老二住在沪城,自然不可能再回老家招婿。
若改口叫大伯一家帮忙,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的事,若不改口,苏玉瑶既未结婚又未有孩子,也不好出面。
“这事有你出面,我看行!”苏招娣嫁到了苏家这么多年,最是清楚不过大伯一家的德行,典型的欺软怕硬,忙笑着应下来。
苏玉瑶掰着手指数了数日子,到清明左右不过还有两个月,暗暗期待着。
初二开始,苏公馆便各种迎来送往,每天都有宾客拎着大袋小袋的礼品上门,多是求苏老二帮忙办事的。
少的独身前来,多的拖家带口,苏老二懒得应付,全交给苏招娣招待。
苏招娣这两三个月和周围的夫人打成一片,也跟着学到不少处事的手段,招待起人来,倒是挺有条不紊,但一个难免人分身乏术,苏玉瑶便只得作陪。
她讨厌应酬,这番几天接待下来,却是连讨厌都讨厌不起来了。
因为累到脾气都磨没了。
相比苏公馆的忙碌,沈宅那边就简单粗暴多了,沈石一个吩咐交待下去,言明不请自来的宾客一律不接待,他会在初五办个请宴,届时,想去拜年的再上门。
于是初五一早,苏老二就起来,让苏玉瑶和苏招娣收拾好,一起到沈宅去拜年。
苏玉瑶暗暗舒了口气,终于不用再接待那些不熟,但却不得不假装熟稔的客人了,她这两天除了笑,还要应付各种关于想帮做媒的询问。
非常的尴尬,从来不知道有钱人也兴帮人做媒,这般能说会道。
去沈宅拜年挺好的,至少钱淑芬还算喜欢她,和沈宅其他人也都见过,能说得上几句。
若是在乡下,拜年是不会去得太早的,因为主人家准备饭菜需要时间,全家早起忙活可能都要弄到饭点,没有时间接待客人。
但沈宅不同,沈宅有下人做事,去的早反而能在主人家面前多露脸。
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早早到沈宅的时候,门口已经停了挺长一列汽车,沈宅的下人站在门口迎接,进出的人员络绎不绝。
苏老二和苏玉瑶都是沈宅的熟面孔,接待的下人看到他们下车,忙上前去招呼。
三人随领路的下人进到大堂,沈家所有人都在,宾客也在,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氛围还算热闹。
苏老二跨进门槛便高声道:“新年好啊!给各位拜年了!”
然后领着苏玉瑶和苏招娣和上座正主见礼,相互寒暄恭喜一番,纷纷重新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