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绍做了五年的皇帝,身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气势,渊渟岳峙,又比先前更加淡定柔和。他一见着温子明就笑了起来:“来的正好,我带了一些好茶叶出来,来尝尝茶味怎么样。”说着就亲手给温子明倒了一杯。
温子明仍是笑眯眯的,也不觉得受宠若惊,端起来喝了一口,打趣道:“要是我说御茶的滋味不够好,内务府的人必都恨死我了。”这茶叶苦的,他敢用脑袋打赌一定不是进贡的。
卫绍笑了:“这是阿圆自个炒出来的野茶。”
“野茶我也有,你喜欢送你几斤。”温子明慷慨道。这些野茶还是他临出云南前,住在他宅子附近的一个当地姑娘送给他的。
卫绍听着温子明说起野茶的由来,笑道:“看来你在外头没少招蜂引蝶。”
温子明不禁看了他一眼,要说招蜂引蝶,卫绍才招人呢。皇帝大婚之后,御史们便以开枝散叶的名义,要皇帝广纳后宫。这些姐夫在信中偶有提起,都是当做趣事来说的。
两人寒暄几句后,温子明便顺嘴问问卫绍身旁的福寿和阿圆。这两人可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范本啦。
出乎温子明意料的,卫绍说他先前的下人中,后来的那些都随他进了宫,反而是阿圆和福寿,都极有自知之明地没有求他赐上一官半职,而是借着他的支持,在京里头开了一家酒楼,当了个富家翁。
温子明听卫绍说着他对亲近人的安排,心中是有些感叹的:说卫绍变了,他又能感觉到他身上一直在坚守的一些特质。说他没变,只看着府门处那些威风凛凛的下人,今非昔比四个字用在这里真是妥妥的。
温子明之所以在外头那么几年是有原因的,卫绍登基第二年,温子明便想回来参加恩科。但卫绍私底下给了他一个任务,叫他帮着去看看边镇情况。
温子明隐约猜出卫绍是想对边疆军权做些调整的,但他也不多话,只是掏出一个小册子递给卫绍,又叽里呱啦地说起自己这几年的见闻,以及大夏四周各种风俗地貌。
卫绍听他说完,心中也有些数了。他敲了敲案桌,突然问温子明:“你这一科要下场吗?”
温子明一本正经,又有些纠结道:“我要是不下场,不辜负你给我划的重点吗?”说起这个,温子明就觉得自己真是作弊。他当年给卫绍提供的科考帮助,可比不上今日卫绍对他的巨大回报。
卫绍先前在路上便送过他一套他批注过的四书五经,隐约暗示他会试题目都在这上面。
友人拳拳盛意,他是挺感激的。但他也挺想试一试自己的真正水平如何。
卫绍听他隐晦一说,翻了一个白眼:“美的你!殿试才是我出题,这一届会试的主考官是梅尚书。上回给你的那套资料是梅尚书送给皇后的嫁妆,我当练笔抄了几册出来的。况且不过两个月便要考试了,你临阵抱佛脚,能考出什么名次还不一定。先说好,要是考了个同进士,别指望我拉你一把。”
便是卫绍这么说,温子明也觉得十分感动。梅尚书亲自批注过的科举资料,他通读一遍后也知道他出题会是个什么风格了。
卫绍只是想尽快把温子明培养起来,科举取士是为皇家和朝廷服务,他是皇帝,什么样的手下合用他心中明白。温子明这几年没少与他通信,这个少年从出门后经历了些什么,卫绍桩桩件件都有数。成长不是一日之功,若温子明还是五年前那个娇少爷,卫绍必定不会拔苗助长。
温子明只是不愿意作弊太过,听卫绍解释后,也放心了。他带着巨大的自信,道:“要是考个同进士,我就把四书五经都给吃进肚子里去。”皇帝都把题目硬塞到他手上了,要是还能考砸了,他就不用做人了。
温子明在卫绍面前发下了豪言壮志,回家后便刻苦温书,那劲头简直是头悬梁,锥刺股,把张氏都给吓了一跳。
她还觉得以卫绍与温子明的关系,温子明的金榜之路早就金光闪闪了,没想到温子明比起先前还要勤奋。
温含章隐约猜出了温子明的心思。若是没有卫绍这份助力,温子明不一定会如此下足苦工,但要是在优势满满的情况下还马失前蹄,这面子可就失大了。
温子明确实是这么想的。卫绍看着是要提拔他的,他也不是非要矫情地去证明自己的人。但总不能让人太小看了。
盛和五年会试结果一出来,温子明考了二甲第二名,之后殿试中又前进了一名,与卫绍先前一般,同为传胪。
喜报送到府上,张氏让府中管家点燃鞭炮,笑出了眼泪。从与儿子一起搬出伯府后,她一直在等今日的扬眉吐气。温子明也确实没让她失望。三年翰林后,朝中有与西夏和平通商之意。他跟随谈判使队一同出行,回来时居然给张氏带了一个西夏公主儿媳回来。
张氏是去过云南的,南边一向由袁家的怀平军驻守,当年他们过去时在边镇住了将近一年,那一年中温子明对当地姑娘的豪放纯朴便很是欣赏,她严防死守,没想到这一回儿子竟然给她带回一个更加热情的儿媳。
看着西夏公主一见着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