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仔细斟酌。
回头眺望远处的公主观,几盏昏黄的琉璃灯,在月色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
夜已过半,这个时间,宝钗只怕已经在梦中了。
水汷收回目光,转身回府。
大明宫内,太上皇高坐明堂。
左立呈上厚厚一叠宣纸,上面洋洋洒洒,写着这几日锦衣卫与暗卫调研的狩猎场一事。
太上皇略微翻过,一声叹息。
挥了挥手,让左立下去,坐在椅上,取下腰畔的明黄香囊,看着那Jing致的刺绣发呆。
香囊是甄太妃绣的。
甄太妃出身金陵甄家,名门世家,容颜艳丽,绣的一手好刺绣。
与其他大家闺秀不同,甄太妃自进宫以来,便是有些娇纵的,带着几分年少的懵懂,爱耍一些小性子,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是极有分寸的,从不碰触太上皇的逆鳞。
甄太妃娇嗔痴缠,爱绣一些小物件,将太上皇身上挂的满满的,昭示着自己恃宠而骄的小脾气。
太上皇喜欢的紧。
然而这样娇憨的小女子,竟也对帝位有了想法。
摇曳的烛光,映着太上皇Yin晴不定的侧脸,半晌,他睁开了眼,道:“摆驾相思殿。”
周太监眼皮一跳,心里打了个突。
相思殿,住着的是甄太妃。
太上皇金口一开,赐婚水晏与探春。
婚期将近,与探春交好的姑娘们纷纷前来添妆。
宝钗有心想去,但奈何身在道馆,陪着公主为国为君祈福,只得打发了人回去。
天家龙子龙孙,皆是通透之人。
永昌公主知水汷愿意帮自己,未尝没有宝钗的因素在里面,因而待宝钗更为亲厚。得知了此事,偷偷地叫来宝钗,叫她只管回去,又从腕上脱下一对翡翠镯子,递给宝钗,让她拿给探春,也算是谢南安王府帮助自己逃出生天。
宝钗道出宫只为祈福,若随意出入道馆,恐失了天家威严,正欲拒绝,永昌公主拉着她的手,笑道:“外人只道我如今痴傻如幼童,若不做几件出格事,只怕还对不住我的身份呢。”
一边说着,一边叫来宫女,摇头晃脑,催促着宝钗回家。
宝钗心下感激,只得谢恩。
水晏探春婚期突然,但毕竟是天子赐婚,不得马虎。
荣国府上下,早早的开始准备探春出门之物。
除却元春,探春是小一辈里第一个出家的女孩,又因嫁去王府,虽为庶生,但毕竟是天家子孙,嫁妆自然要比之平常更为丰厚。
探春爽快明艳,林黛玉未进贾府之前,曾是贾母心中女孩的第一人,因而叫鸳鸯拿了钥匙,偷偷地给探春不少体己。
王夫人也喜她素来知礼,想起自己膝下再无女儿出嫁,心中酸涩,开了箱子,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取来给她做嫁妆。
荣国府的其他姑娘更是不销多说,一向与她交好,纷纷前来给她添妆。
这日,宝钗回到梨香院,叫人开了铺子里的箱子,挑上一些稀奇物件,知探春喜欢看书,又包上厚厚一摞孤本古言,前来探春的院子。
彼时湘云刚到,咬着舌头,正在打趣探春:“原来我只道你是三姐姐,不曾想,竟成了爱嫂子了。”
黛玉听了,笑着去锤她,道:“我若是三妹妹,必是要拧你的嘴。”
众人正在说笑,见宝钗来了,忙离座去迎她。
宝钗将东西拿给侍书,众人见她除去首饰头面外,又包着厚厚一摞孤本,皆称赞她的心细如发。
宝钗做了公主侍读,陪伴公主左右,甚少回府,与宝玉不大亲近,黛玉原来对她的那些莫名敌意也随之消失,自然相谈甚欢。
探春即将嫁做人妇,贾府的姑娘们除了为她高兴以外,还隐隐有些担忧。
世人皆传南安王府二公子体弱多病,自吃饭便吃药,活不过弱冠之年。
黛玉磕着瓜子,蹙着眉间,欲言又止。
宝钗看了一眼,便知她心中担忧,抿嘴一笑,推了推湘云,笑道:“你时常在王府走动,想必也是见过二公子的,不知二公子是何人物?配不配的上咱家高雅Jing细、不让须眉的三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鸿雁
探春一脸羞红,道:“前几日还说你敦厚识理,怎地今日变得这般狭促了?”
宝钗搂着探春,笑道:“我这是关心你。”
湘云清了清嗓子,看着众人翘首以盼的目光,忍俊不禁,噗嗤一笑,道:“三姐姐的夫婿啊,相貌自然是没得说,比之宝玉,还要俊秀个三分,我生平所见之人,竟没一个人能及的上他。”
黛玉看看探春,歪着头笑道:“如此说来,也不辜负三妹妹的花容月貌了。”
探春起身,正欲笑着去闹湘云,正巧贾母身边鸳鸯过来传话,商议她的嫁妆之事,探春红着脸,在众姐妹哄笑中去了荣禧堂。